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最大进攻战役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学涛 李紫薇 责任编辑:林诗清 2025-08-03 18:05:09

盛夏时节,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巅满目苍翠。

百团大战纪念碑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插云霄,“战绩辉煌 永垂史册”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全国唯一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馆巍峨耸立,默默讲述着85年前八路军浴血奋战的故事。

“当时中国抗战面临空前的投降危险与抗战困难。”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卫萍说,侵华日军在华北实施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又节节败退,悲观失望、妥协投降的论调甚嚣尘上。

面对严酷形势,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参战兵力多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

据统计,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桥隧和火车站260余处,摧毁大量敌堡和据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书写了中国抗战史上的辉煌篇章。

伟大的抗战精神感动着一代代人。

“太行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曾经生长过光荣……我深深地爱着我平凡的岗位。”太行干部学院特聘教师崔韶光在日记本里这样表白自己的工作。

30余年来,崔韶光像一个“信使”,将共产党人的抗战历史和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播到全国各地。每次讲到百团大战第三阶段惨烈的关家垴战斗时,她都会引用一位老八路跟她讲过的话:“这不是生死。泱泱大国备受欺凌,这一仗挺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你在,你也会上去。”

挖掘抗战故事、编写校本教材、义务宣讲红色故事100余场……阳泉市小学教师姚永田出生在正太铁路破袭战沿线区域,从小听抗战故事长大,他利用课余时间努力让红色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希望通过抗战故事厚植孩子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的强国之志。”

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

草帽山脚下,阳泉市郊区南沟村建起范子侠将军生平陈列室。南沟村党支部书记闫润红正带领一群群身穿校服的中学生了解范子侠烈士的抗战事迹,英雄的形象在他憨厚朴实的讲述中愈加清晰。

范子侠烈士因不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愤然辞去军职,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10旅旅长等职。百团大战中,他带领将士在距敌60多米处开炮夜袭桑掌桥、乔装打扮智取测石火车站、顶着敌人释放的毒气攻克草帽山据点。他的“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的名言,成为闫润红的座右铭。

16年来,闫润红带领村民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建设红色纪念设施、搞起养蜂和玉露香梨产业、抗击火灾洪灾、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这个常住人口不足300人的小村庄走上一条“红色文化+绿色产业”的新型农业发展路子,每年村集体收入有数十万元。

“家乡的抗战故事一直鼓舞着我艰苦奋斗,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党员依然要冲锋在前。”闫润红说。

英灵不朽,山河永念。85年前,中华儿女为捍卫民族气节与国家尊严而勇御外侮;85年后的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奋进。

(新华社太原8月3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