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战场吹响反攻号角
■常 悦 张 薇
敌后战场的战略反攻是抗日战争从相持到胜利的转折点,率先吹响中国战场反攻号角,以人民战争的力量粉碎日军“以战养战”图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石。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粉碎德军攻势,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敌后战场开始展开攻势作战,迫使日军收缩至铁路沿线城市,解放区面积得以扩大,为全面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战场的战略大反攻,主要体现为敌后战场的全面攻势。至1945年8月,八路军和新四军总兵力已发展至90余万人,成为实施反攻的中坚力量。部队的作战形态和组织结构在此过程中悄然改变,在作战方式上,正逐步由分散、小规模的游击战,转变为集中较大兵力、运用攻坚战和运动战等战术的正规作战,战斗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1945年8月26日,我军解放涿鹿城。图为官兵在城内与敌作战场景。
1944年9月14日夜,晋绥部队攻入晋中战略要地汾阳。图为官兵向敌碉堡进攻。
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围攻张家口,歼敌2000余名。图为战斗中八路军前沿指挥所。
1945年秋,新四军第4师主力向津浦路徐州、固镇段拒绝投降的日军发动进攻。图为当地群众协助部队拆毁徐州至蚌埠间的铁路。
1945年9月11日,滨海、鲁中部队解放临沂。图为我军炮兵准备向敌射击。
1944年7月,雁翎队在王家寨伏击战斗中缴获大批战利品。
郑州人民热烈欢迎八路军入城。
8月9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向全国各解放区武装部队连续发布关于受降和对日展开全面反攻等7道命令,命令华北、华中和华南各解放区的人民军队,迅速前进,收缴敌伪武器,接受日军投降,如遇日、伪武装部队拒绝投降缴械,即应予以坚决消灭,并命令在冀热辽边区的人民军队迅速深入东北。
晋察冀军区集结主力近11万人、民兵63万余人,逼近北平、天津,切断战区内日伪军控制的交通线;山东军区以主力攻占大部分中、小城市,歼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控制交通线;新四军各部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东海之滨、中原大地、津浦沿线的广大地域猛烈进攻;东北抗联袭扰日军后方,配合苏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东江根据地军民分别向东江两岸、广九铁路沿线、沿海地区的日伪据点进攻……
在全面大反攻阶段,解放区战场军民共歼灭日伪军近40万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多座,取得了重大胜利,使敌后军民坚持长期艰苦抗战的成果得到巩固。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铭记·抗战印迹
档案解读: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1944年12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发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的演说,指示解放区军民 “消灭敌伪,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并要求全军开展更大规模的攻势作战。据此,八路军各部发起春季攻势。1945年1月下旬,为开辟道(口)清(化,今博爱)铁路两侧的豫北地区,打通太行、豫西根据地的联系,太行军区发起道清战役。
战役分3个阶段,左图是《道清战役经过要图》,清晰标注了我军各阶段的进攻路线。右图是太行军区2月14日发布的第二阶段作战计划《关于道清路北作战指示》,其中明确:“刘(明德)部确已动摇并准备移向铁路线……应集中力量先行攻刘,不应因先打峪河而使刘警惕逃脱……为使准备工作更充分些,在不妨碍暴露企图条件下时间稍推迟些无尝不可,不应过于急躁。”刘明德率领的伪军独立第14旅是盘踞在道清铁路南北地区的主要伪军力量之一。经过7天的充分准备,20日2时,我军以3个团兵力攻击伪军独立第14旅旅部所在地五里源,并乘势向辉县地区扩大战果,相继攻克赵固、峪河、百泉等重要据点。
至4月1日第三阶段作战结束,道清战役胜利收官,共歼敌2500余人,收复国土2000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75万。道清战役是八路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一次成功尝试,为全军后续反攻作战提供了经验。
(图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提供)
刊头设计:方 汉、杨 磊
版面设计:顾 浩
本版图片均由《解放军画报》资料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