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梦想在深蓝启航——第十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见闻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徐梦函 高 欣 毕笑天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5-08-20 07:12:27

青春与梦想在深蓝启航

——第十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见闻

■徐梦函  高  欣  中国国防报记者  毕笑天

8月7日,由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在海军潜艇学院闭幕。

本届训练营以“踏浪海疆,逐梦深蓝”为主题,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68名学生代表参加为期14天的军事训练活动。青年学子开展军事理论学习、军事技能训练、军事观摩体验、军事文化熏陶,迷彩梦想向着远海大洋启航。

8月的山东青岛骄阳似火,但比高温更加火热的,是滚烫的青春。

参训学生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王永浩摄

观  海

历史波涛里追寻时代航迹

“呜——”一声鸣笛,游船慢慢靠近码头。岸上,民族英雄邓世昌雕像逐渐清晰,参训学生抵达此行目的地——刘公岛。

浙江理工大学学生李酉玲走上码头,凝视镌刻在巨石中央“威震海疆”4个苍劲雄浑的大字。随后,她跟随队伍有序走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探寻那段历史。

泛黄的照片、锈蚀的炮管残骸、北洋水师将士雕塑悲愤的眼神,向参训学生们诉说着百余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自己的诞生地全军覆没。”聆听讲解,学生们陷入沉默,“落后就要挨打”,犹如重锤,击打在每个人的心头。

百年时光匆匆而过,呼啸的海风吹散甲午海战的硝烟,却无法磨灭历史的印记。“刘公岛就像一本漂浮在碧波之上的历史书,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历史、自强不息。”李酉玲说。

参训学生中,有的生活在内陆很少接触大海,有的从小对海军武器装备知识着迷。军事训练营综合计划组副组长管磊介绍,在筹划阶段,他们规划了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军博物馆、潜艇学院等点位,引导学生了解人民海军一路走来披荆斩棘、向海图强的蓝色华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

理论学习课上,不同领域的专家讲述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深入浅出介绍海军兵种知识,展示海军武器装备模型。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喻浩文听得格外认真,不时低头做笔记。授课结束后,他意犹未尽:“教授讲到人民海军已进入‘三航母’时代,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山东舰航母编队访问香港的新闻,自豪感油然而生。”

参训学生在海军博物馆前宣誓。覃浩晅摄

8月4日,参训学生来到海军博物馆参观见学。

博物馆海上展区,静泊着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

参训学生望着这位“老兵”的身影,举起右手,重温入团誓词:“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是青年对时代的回应。

踏  浪

风吹浪打中磨砺筋骨胆魄

烈日当空,训练场上,参训学生手握红黄两色旗帜整齐列队,跟随教官的口令上下摆臂。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一场无声的对话就此展开。

参训学生进行旗语训练。覃浩晅摄

旗语,是海军传统的视觉信号传递方式,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含义。来自陕西省西安第三十中学的姚睿祺,感到十分新鲜。“只有两把小旗子,怎样传递出一句完整的话呢?”

学习旗语并不容易,有人左右混淆,有人节奏错乱。“右臂平举,左臂斜上45度!”教官大声指导,学生们反复练习,挥旗动作逐渐流畅精准。

当教官带着参训学生拼出“你好,人民海军”时,姚睿祺的喜悦溢于言表:“我感觉自己离成为一名海军战士又近了一步。”

军事训练营指导组工作人员周文彬介绍,本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地点设在海军潜艇学院,他们结合海军军种特点设置特色训练课目,例如旗语通信、绳结作业、航海训练等。

“最具特色的是航海训练,学生们利用4天时间出海,开启海上航行体验、岗位见习、航海知识学习等。”周文彬介绍,其间,他们穿插开展核生化防护、战场医疗救护、绳结作业训练等课目训练,让参训学生多角度体验海军舰艇生活,培养勇闯深蓝、战风斗浪的意志品质。

对于西藏自治区林芝第一中学学生郭静儒而言,这是她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舰船、第一次踏上军舰甲板。走上舷梯,郭静儒轻轻抚摸船体,感受从指尖传来的特殊质感。她说:“舰船在阳光下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无形散发出威严与力量。”

上船的新鲜感刚过,生理上的不适接踵而至:波涛起伏间,学生们头晕目眩,胃里翻江倒海一般。他们强忍着不适,给身边同伴递上晕船药。“我没事,能坚持!”这是参训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参训学生进行绳结作业训练。张一飞摄

参训学生进行轻武器射击训练。覃浩晅摄

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们仍然一丝不苟完成每个课目训练。在绳结作业训练中,他们一步步跟随教官的手法,将缆绳穿成“单套结”“丁香结”,有的手磨出水泡也浑然不觉。

学生们的蜕变,军事训练营带训班长魏紫晴都看在眼里。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杜嘉琦,克服了第一次晕船和中暑的不适、第一次遭遇海上风浪的恐慌。魏紫晴说:“希望你们经历了汗水和泪水的洗礼之后,收获更加坚毅的自己。”

航海训练期间恰逢“八一”,这天也是杜嘉琦和来自青海的学生孙雨星的生日。魏紫晴和李娟娟两位带训班长利用训练间隙,为两名学生庆生。

生日贺卡上,李娟娟提笔写下:“愿你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汗水,更有钢铁般的意志和珍贵的战友情。”

逐  风

广阔天地间激扬报国梦想

14天很短,一转眼倏忽而过。14天很长,参训学生脚步匆匆,体验了充实的军营生活。

为了提前适应军营生活,来自天津的学生喀斯木·图尔荪早早把头发剪短。他笑着摘下帽子,露出发茬:“还没开始训练,发型先有了‘兵味’。”

喀斯木·图尔荪起初对自己的新发型有些不适应,但当他穿着海魂衫、扎起腰带站在操场上时,感觉自己“短发也挺帅”。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同学们爬战术、打实弹、练蛙泳,在一场场汗水与笑声交织的训练中,逐渐懂得了一名军人的真正模样。

山东省学生领队孟梁说,参加此次训练营之前,就有不少学生渴望参军报国,但真实的军营生活与想象存在一定偏差。“希望借此机会,强化他们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为日后当兵成长为合格军人打下基础。”

不少参训学生来自军人家庭。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大一学生杨泽坤分享自己的故事:“我的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家里常给我讲服役时参加抗洪抢险的故事。他身上踏实认真的劲头,是我最佩服的一点。”

受父辈影响,杨泽坤主动报名加入学校国旗护卫队。清晨,他和队员们踢着正步,将国旗缓缓升起。杨泽坤心中涌出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守护国旗这抹红!”

经过军事训练营的摔打历练,国旗在杨泽坤心中有了更深沉的意义。8月1日,全体参训学生集合参加升国旗仪式。望着旗帜缓缓上升,杨泽坤心中有了更深的感受:“以前只想着要守护国旗,这次训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去守护好它。”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工作人员赵传波从年轻学子的眼神变化中,仿佛窥见他们报效国家的热情正在熊熊燃烧:“刚入营时,他们眼中更多是期待和好奇。等到训练营结束,我从他们眼睛里看到了坚毅。”军事训练营期间,许多学生向教官咨询征兵体检标准、军校报考流程,想要真正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

来自湖北大学的向格言登上舰船后,许下“希望未来还能登上飞机、登上坦克”的心愿。西北政法大学学生郑婧妍坚定了参军入伍的想法:“必须去,毕业就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孙艳舒想扎根边海防,她说:“我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

训练营结束后,学生们将奔赴五湖四海,但这段迷彩青春的记忆永不褪色。正如他们在晚会上演绎陈祥榕烈士故事时,在台上喊出的那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在行军拉练途中,参训学生路过13.14公里标记点位。马思东摄

版式设计:扈  硕

学生感言丨以青春之我逐梦深蓝

■天津市第五中学学生  马晓芸

这个夏天,来到海军潜艇学院,和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一起训练、领略海军风采,我倍感荣幸。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民兵。小时候,外公拉着我在电视机前看阅兵式,外婆教我唱《东方红》,成为我人生中一堂堂“家国课”。那时起,我的心里就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长大要成为守护国家的人。

听说军事训练营训练强度很大,但我并不害怕。在学校,我报名加入国旗班,踢正步磨破鞋底也咬牙坚持。来训练营报到的那一天,我就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来吧,我准备好了!

真实的军营生活和想象中有很大不同。站军姿时,脚尖角度、手臂位置各有规范;军被一遍遍叠了又拆,用手压出笔直的棱角;练习射击时,巨大的声响从耳边传来,震得脑袋生疼……这些点点滴滴,将是我永远难忘的记忆。

此次训练营,更让我珍惜的是结识了一群团结友爱的伙伴。舰船上晕船不适,她们细心照顾我;紧张刺激的比拼中,她们大声为我加油;队列训练时,我们从参差不齐到整齐划一。

最震撼的是八一建军节当天的晚会,台上官兵模拟潜艇水下工作场景的演出令我惊叹不已。海军官兵在深海中坚守岗位、在巨浪前从容不迫的模样,让我明白了“向海而兴”、强大国防的背后,是无数“浪花白”在深海默默守护,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筑牢海疆防线。

站在甲板上眺望远方,我心中回荡着那句话: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此次军事训练营,让我更加坚定了参军入伍报效国家的信念。未来,我要带着这份勇气真正踏浪海疆,让青春在逐梦深蓝中绽放光芒。

(韩江雪整理)

笔谈丨十载耕耘 春华秋实

■韩振宇  张一飞

8月7日,历时14天的第十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在山东青岛闭幕。这项活动自2014年开办以来,已经悄然走过10余年历程。

此次训练营在青岛举办,这座海军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活动主办方挖掘胶东半岛资源,通过登舰艇、闯大洋、学英雄等形式,激发青年学生对人民军队、人民海军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向往,燃旺学生心中爱国强军的青春焰火。

自1955年第一部兵役法颁布实施以来,新中国学生军训工作已走过整整70年。面对日新月异的军事变革、迫切广泛的后备人才需求,学生军训工作既应落实大纲明确要求,也应结合实际拓展方式途径,契合形势任务、顺应时代发展,让学生军训充满趣味、突出军味、强化战味。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军事训练营作为全国学生军训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新形式、新路径。自2017年起,每届军事训练营均依托一个军兵种、聚焦一个主题举办,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青年学子通往未来的航道,成为学生历练成长、追求梦想的优质课堂。

打破传统的“我说你听”课堂模式,本届军事训练营在课程设置上,既有军事理论知识的深度讲解,又有军事技能的亲身实践,如旗语通信、绳结作业等极具海军特色的训练内容。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让军事知识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文字,而是生动鲜活的亲身经历。在这里,每名学生都化身为“普通一兵”,他们面临的是严格的纪律、正规的训练及各种困难挑战,这些正是锤炼意志的“试金石”。参训学生说,这种意志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成为他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10余年来,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还产生强大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参训学生回到学校后,将训练营中的所学、所感、所悟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带动更多人关心国防、热爱国防。许多学校以全国训练营为蓝本,调整优化本校学生军训课程和活动,丰富内容和形式。

抓好新时代学生军训工作需久久为功。如今的青年一代,思维更加活跃、个性更加鲜明。开展学生军训,应通过开设体验式训练课目、趣味性军事竞赛、互动式教学课堂,将培养兴趣与锤炼作风相结合,多维度全方位培塑青年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厚植爱党爱国爱军情怀,全面激发青年学生献身国防、报效国家热情,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国防后备力量奠定坚实基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