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防教育日特别策划丨我们的纪念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刘灿玉 林 坪 王德赛等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5-09-20 06:53:35

全民国防教育日特别策划

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

我们的纪念

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烈士纪念塔前,烈士后人林孝祥(右二)为干部群众讲述渊子崖战斗经过。王善成 摄

抗战老兵王新春(左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公园为预定新兵讲述抗战故事。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吕衍海 摄

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区珠纵路路牌。陈景蓝 摄

安徽省泗县雪枫小学学生在泗县烈士陵园参观陵园陈列的武器装备。陈子杰 摄

用抗战精神构筑国防长城

■刘灿玉

今天,是我国第25个全民国防教育日。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不久,中央宣传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确定本年度“全民国防教育月”主题为“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伟大抗日战争,铸就伟大抗战精神。一个民族在紧要关头爆发出的最强大精神力量,构成了我们历史中最深厚的精神底蕴,沉淀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内核,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最鲜活的精神财富。

连日来,全国多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城市里,在军民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公园、道路被冠以英烈的名字;展馆中,历经雨雪风霜的件件实物,记录着那段抗争岁月;遗址前,抗战老兵和中小学生共同讲述抗战故事……

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以抗战精神共筑国防长城。抗战精神,正焕发着新的光辉,凝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广东中山珠纵路

一条传承记忆的道路

■林 坪 解放军报记者 王德赛

“回去吗?不!我不能把枪放下,我不能把枪放下!”

夏末秋初,在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街道珠纵路,一批珠江纵队老战士后代从各地赶来,一同在路牌下“打卡”,并合唱抗日歌曲《我不能把枪放下》。

这是一条旧路——它串联起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粉碎日伪十路围攻主战场遗址、石莹桥十六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址,承载着珠江纵队的革命记忆;这也是一条新路——今年8月20日,它刚刚更名为“珠纵路”。

成立于1945年的珠江纵队,当年主要根据地位于今天中山市的五桂山区,司令部就设在如今珠纵路上的古氏宗祠。

前些年,致力于整理珠纵历史、宣讲革命事迹的珠纵老战士后代建议,东莞、深圳有纪念东江纵队的“东纵路”,而中山作为珠江纵队主要根据地,留下众多相关遗址、遗迹,但没有一条“珠纵路”。今年2月,他们向五桂山街道提交命名“珠纵路”的申请,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积极响应。

“这里是珠江纵队战斗过的地方,有很多红色遗址。如今以珠纵为名,是对历史的致敬。”附近南桥村一位村民说。

更名论证组的专家郭昉凌介绍,这次更名获得了沿路村民、商户的支持。“石莹桥十六烈士纪念碑,就是当年五桂山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牺牲的游击队员后立起的。人民对革命烈士的敬意,从那时就已经融入了这片土地。”郭昉凌说。

更名后,五桂山街道以“珠纵路”为生动的国防教育素材,在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前开设粤港抗战史实展,引导更多人沿着这条英雄之路深入探寻抗战历史,传承珠江纵队敌后抗争精神。

“父辈们曾在这片山林里浴血奋战。如今后来者们只要来到‘珠纵路’,就能循着这条路找到先辈战斗过的地方。”珠纵老战士萧子云之子萧亮忠说。

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公园

一块纪念英雄的园地

■乔振友  许金永

“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拼斗疆场,军威赫显……”

9月10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尚志公园赵尚志将军铜像前,一队预定新兵齐声朗诵赵尚志所作诗句,立志传承英烈精神、建功军营。

在香坊区组织的役前教育中,99岁的抗战老兵王新春受邀前来为预定新兵讲述抗战故事。香坊区人武部领导介绍,老人家就住在尚志公园附近,每逢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他总会走进公园,来缅怀这位为反抗外侮而壮烈牺牲的抗联将领。

尚志公园工作人员高广文介绍,尚志公园原名香坊公园,1997年,市政府为纪念赵尚志烈士,在公园中设立赵尚志铜像,建造抗联密营,将其打造为抗战主题公园。2005年,香坊公园正式更名为尚志公园。

“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社会各界经常来这里举行教育和纪念活动。”高广文说,为丰富公园文化活动,他们把赵尚志将军和东北抗联的事迹整理成一个个故事,在将军铜像周围组织讲解。清明节、赵尚志将军诞辰及牺牲纪念日期间,公园会制作赵尚志和东北抗联事迹宣传品向游客发放。公园还专门辟建出赵尚志事迹展室,展出赵尚志英雄事迹及历年来各界在公园开展教育活动的影像资料。

“在黑龙江,有尚志市、尚志县、尚志大桥、尚志中学……让英烈的名字留在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是铭记,也是传承。”高广文说。

王新春为预定新兵讲述的抗战故事,吸引不少游客一同驻足聆听。讲完“木炮打宾州”的故事,几位游客不由得鼓起掌来:“真是英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希望咱们这些新兵,牢记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崇尚英雄、争做英雄!”讲完烈士故事,王新春对预定新兵寄予殷殷期望。

山东莒南渊子崖烈士纪念塔

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

■于广涛 李亮亭

9月12日,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村民林孝祥带领前来瞻仰渊子崖烈士纪念塔的干部群众来到塔前。

纪念塔前,有人点起香烛祭奠烈士。“常有人专程来我们村祭拜烈士,大家都忘不了他们。”林孝祥介绍。

轻抚砖塔,触碰到的是一段80多年前的历史——1941年12月,日伪军因向渊子崖村索要钱粮未果,对村子开展报复性袭击。渊子崖村自卫队与全村老幼妇孺在村长带领下,拿起土枪、土炮、铁锨、铡刀,依托围墙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渊子崖村147名村民牺牲,歼灭日伪军百余人。最终村民与八路军里应外合,击退了侵略者。

这是中国抗战史上,群众自发抗击日军最有影响力的战斗之一,毛泽东同志曾称赞渊子崖村是“村自卫战的典范”。1944年春,滨海专署在渊子崖村北面的山岭上,修建了渊子崖烈士纪念塔。

村民林孝祥,是当年渊子崖村自卫队长林凡庆的儿子。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弘扬抗战精神,纪念塔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来渊子崖村参观瞻仰、开展国防教育的团体日益增多。林孝祥等烈士后人和当地退休干部、中小学师生共同组建了宣讲团,在纪念塔前为参观者现场讲述历史。

为了留存战争记忆,更好发挥烈士纪念塔国防教育作用,村里还修建了纪念场馆。馆内复原了部分当年的围墙,还陈列着村民捐出的抗战时期文物。

如今,莒南县依托渊子崖抗战历史,编写了面向不同群体的红色教材,让抗战故事走进中小学课堂。由烈士后人等组成的宣讲队伍,不仅在现地讲述渊子崖抗战故事,还进课堂、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传播抗战精神、提升教育实效。

随着林孝祥的讲述,烽火岁月的抗争历史与眼前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交叠。历经80多年风霜、见证了渊子崖变迁的纪念塔,正如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映照着人民群众保卫家园、抗击侵略的无畏精神。

安徽泗县雪枫小学

一所培育新人的摇篮

■许 敏

9月3日一早,安徽泗县雪枫小学的师生齐聚校园报告厅,共同观看阅兵直播。同一天,全县小学全部集体组织收看阅兵直播。屏幕内,受阅将士气宇轩昂,国之重器振奋人心;屏幕外,爱国心澎湃激荡,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就是我们的‘开学第一课’。”雪枫小学校长孙成蕾说,“集体观看阅兵,无疑是效果最好的思政课。”

徒步方队步伐铿锵,装备方队阵似长城,空中梯队鹰击长空……当一幕幕震撼场景映入眼帘时,学生们挺直的脊梁、发亮的眼眸与此起彼伏的掌声,足以说明这堂课的成效。

雪枫小学教师胡艳介绍,学校历来以国防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在这所以彭雪枫烈士命名的学校,弘扬雪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学校多年来的办学特色与传统。

在新四军名将彭雪枫战斗过的皖东北地区,英烈的故事广为流传。2011年11月,为纪念彭雪枫,泗县关帝庙小学更名为泗县雪枫小学,并被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3年经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认定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冠英烈之名,传英烈精神。更名以来,彭雪枫的事迹和精神,已然融入了这所小学的校园文化。

“不光是建雕像、雪枫长廊,我们还组织学生成立拂晓剧团,定期组织快板、歌曲、戏剧表演、诗朗诵等不同类型的演出。”胡艳说,学校每年组织“扬雪枫精神,讲雪枫故事”等主题演讲比赛。课堂在学校之内,也在学校之外——每逢清明节,学校组织祭扫烈士墓;在全民国防教育日等特别的日子,学生们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彭雪枫烈士事迹。2021年,学校组织编写校本教材《雪白千里 枫红万年》,烈士事迹年年传颂、代代传承有了新的载体。

“作为以抗日英烈名字命名的学校,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的重要使命。”校长孙成蕾说,“强化国防教育、灌注家国情怀,这必定是一所培育新人的摇篮。”

版式设计:扈  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