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之上的守护
■李学文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特约记者 刘大辉
这是一条用生命开辟的路,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护接力。
那一年,31岁的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汽车队队长胡永飞,在生死瞬间将战友推开,自己则长眠于雪域高原。他守护的不仅是战友的生命,更是军人对使命的铮铮誓言。
在4000公里外的扬州,胡永飞的妻子周忠燕,用善意的谎言,为儿子筑起爱的城堡,守护着孩子对父亲最美好的想象。这份“报喜不报忧”的深情,何尝不是另一种动人的守护?
被救的战士刘波,选择用整个军旅生涯,来延续这场守护。18年如一日,他紧握方向盘,行驶在队长曾经走过的路上,将感激之情升华为对祖国的忠诚。为了守护,他完成对青春价值的自我诠释。

海拔4000多米的曲卓木完全小学,周忠燕捐赠的“胡永飞爱心书屋”。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场守护从未停止接力。周忠燕走出个人悲恸,在雪域高原建起一座座“胡永飞爱心书屋”,将丈夫对祖国的爱,转化为对下一代成长的呵护;刘波带着妻儿重访队长牺牲地,让守护精神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小军娃放在哈达下的那颗糖,正是这场接力最纯粹、最温暖的注脚。
守护,是生命之间的相互照亮。胡永飞守护战友,周忠燕守护爱与记忆,刘波守护使命与传承,孩子们守护对英雄的敬意……不同形式的守护,最终汇聚成磅礴的精神力量,跨越山河,穿越时光。
今天,让我们走进西藏军区拉则拉哨所,聆听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感悟军人的坚守、军嫂的奉献、精神的传承。
——编 者
清晨,海拔4000多米的曲卓木完全小学静默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怀抱中。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点亮“胡永飞爱心书屋”的窗棂,几名藏族学生已端坐其中,他们翻动书页的身影,与窗外终年不化的雪山相映成画。
书屋的援建者,是被评为首届“江苏最美军嫂”的周忠燕。对她而言,这间书屋早已超越其物理意义——长眠于雪域的丈夫胡永飞守护着祖国的疆土,她则守护孩子们通往山外世界的精神之路。
不远处的边防线上,西藏山南军分区某部一级上士刘波,正驾驶军车穿梭于险峻的盘山公路。18年了,他守护着这片胡永飞生前守卫并为之献身的地方。
一个用生命托举,一个用余生践行,一个用坚守致敬。来自胡永飞、周忠燕、刘波的“守护”,在雪域高原上交汇,谱写成一首磅礴而深情的歌。
“谎言”与童话:绵延10载的无声守护
2009年6月,一个噩耗从雪域高原传来,击碎了扬州一个普通军人家庭的宁静。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汽车队队长胡永飞,在为拉则拉哨所运送物资途中,突遇路基塌方。车辆坠向30多米深的悬崖,胡永飞被甩出车外,一块巨石正滚向战友刘波。
时间凝固。31岁的胡永飞,用尽最后的力气,纵身一推。
巨石砸下的闷响,回荡在空旷的山谷。苍凉的高原之上,胡永飞的生命在这一刻被定格。巨石与汽车擦肩而过,车里的刘波得救了。
消息传回扬州的家,周忠燕正抱着16个月大的儿子胡博文,哼着摇篮曲。抬头间,目光撞上墙上那抹家中最鲜亮的色彩——夫妻俩的结婚照。
照片里的胡永飞,穿着崭新军装,眼神里有高原风霜磨砺出的坚毅,也有对爱人的温柔。
11年军旅,4年相恋,相聚的日子不过数百天。从此,天人永隔。
悲痛如山洪暴发,但周忠燕必须在儿子面前筑起堤坝。“爸爸去了哪里?”面对儿子的发问,她总是漾起温暖的笑容:“爸爸在西藏当兵呢,那里好远好远,他要守着祖国的哨所,特别忙。等博文长大些,爸爸就回来了。”
一个善意的“谎言”,为年幼的儿子构筑起一个关于父亲的“童话城堡”。这份守护的代价,是周忠燕独自咽下的苦楚。深夜,她抚摸着丈夫的照片流泪;白天,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既当妈又当爹。她的“报喜不报忧”,是她能给儿子最深沉的爱。
10年,一个孩童成长为少年。周忠燕觉得,是时候了。
她不能让孩子永远活在谎言里,丈夫的英雄事迹,应该成为儿子成长的精神图腾,而非一个被掩盖的缺憾。

周忠燕和胡博文探访哨所,与官兵一起攀登雪山。
寻踪与敬礼:悬崖边完成的成人礼
2019年,周忠燕带着胡博文,踏上前往西藏的追寻之旅。驾驶员正是当年被胡永飞救下的战士刘波。车行至那条险路,在那个夺走丈夫生命的悬崖边,周忠燕积攒了10年的悲恸几近决堤。
“10年前,他在西藏执行任务过程中……”话音未落,周忠燕便被汹涌的泪水淹没。
刘波接上嫂子哽咽的话语,向已长成少年的胡博文,说出了那个尘封的真相。少年哭了,紧紧抱住妈妈:“我在这里,看到了爸爸的样子……”
风,依旧如10年前那般呼啸,掠过悬崖边的松树,发出呜咽。胡博文一步步走向崖边,俯视着脚下的深崖,乱石依旧林立。他猛地挺直单薄的脊背,右臂抬起,五指并拢,朝着山谷,敬上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爸爸是英雄,是榜样,我向您敬礼!”胡博文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钉子,铆在雪域高原上。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胡永飞当年用生命保障物资运输的拉则拉哨所。车行至公路尽头,是一个垂直落差数百米的绝壁。通往云端哨所,他们还需攀登一条被一茬茬边防官兵用“铁脚板”硬生生“踩”出来的山路,狭窄之处仅容一脚踩踏。
2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爬,胡博文的脸颊因缺氧涨得通红。刘波告诉他:“这么陡的山路,咱们爬一次就累得喘不上气,哨所官兵每周都要往返数趟……”
刘波还鼓励小博文:“加油!你能坚持下来,很有毅力!这条路,是你爸爸走过的路。当年他曾帮助我们,一起背着建哨的材料攀登。顶着冰雹,雪没过膝盖,他也咬着牙往上爬。”
抵达孤悬天际的拉则拉哨所。周忠燕积攒了10年的思念,在这一刻彻底释放。她朝着绵延千里的雪山、朝着丈夫用生命守护的这片冻土,用尽全身力气哭喊:“永飞!你能看见吗?哨所已经建成,咱的娃长大了!”
哭声被大风裹挟,化作群山间久久不息的回声。
“嫂子,对不起,是队长把生的机会给了我……”刘波在一旁哽咽道。
周忠燕泪眼婆娑,却坚定地摇头:“不,永飞的选择是对的。他守护了你。如今,你和战友们一起守着哨所和边防线。你们都是好样的!”
坚守与传承:“我要替他守下去”
队长的牺牲,改写了刘波的命运。伤愈之后,刘波回到这个与胡永飞共同战斗过的汽车队。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只是,他再也看不到队长的身影。
“守在高原太苦了,你身体还没有彻底恢复……”战友们担心刘波的身体,劝他早点退伍。但刘波的回答斩钉截铁:“队长牺牲在这里,我这条命是他给的,有什么理由离开?我要替他守下去!”
刘波把对胡永飞的怀念与感恩,化作了日复一日的坚守。方向盘一握就是18年,他如今成了汽车队的“活地图”。海拔5000多米的风雪垭口,峡谷山路的湿滑泥泞,“魔鬼”弯道的险峻,他都了然于胸。每次出任务,他都像队长当年要求的那样,仔细检查车辆情况。

官兵在山路上背运物资。
一次,刘波带队运送冬囤物资,在翻越一个山口时遭遇暴风雪。能见度骤降,积雪深厚。刘波通过对讲机,沉着指挥:“所有车辆,保持车距,挂低速四驱,跟着我的车辙走。”凭借肌肉记忆般对路线的熟悉,他带领车队一点点“挪”出危险区域。
抵达哨所时,战士欢呼着围上来,他觉得,一切坚守都值得。
刘波成了车队教练班长。他手把手教技术,也把队长牺牲的故事,讲给每一茬新兵听。“我们手里握着的,不只是方向盘。”刘波指着脚下的土地说,“还有战友的生命。咱们刻苦训练,认真执行任务,才能对得起前辈的坚守与牺牲。”
老兵是连队的“定心丸”。如今,在刘波等一茬茬老兵的传承之下,胡队长书写的坚守精神,像种子一样,播撒在一代代边防军人的心田,也成为连队的魂。
接力与新生:书屋、哈达与未完的旅程
守护的接力,并未止步于高原。2024年5月,胡永飞的母校江苏省高邮天山小学,以及4000公里外的西藏错那市肖小学,同时建成“胡永飞爱心书屋”。
周忠燕携手扬州一个爱心团队,捐赠了3000余本图书。2座书屋同日揭牌,像一根长线,牵起了边防军人胡永飞人生的起点与终点。
此外,周忠燕和爱心团队还在错那市曲卓木完全小学、觉拉完全小学等学校建成4座书屋。这些书屋,不仅是书籍的安放之所,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延续了胡永飞对祖国的爱、对高原的坚守,也承载了周忠燕对丈夫的思念。
这场跨越千里的精神连线,始于周忠燕与胡永飞战友的合作。胡永飞当年的一位战友苗涛涛退役后,在山南错那市政府工作。听说周忠燕带着孩子上高原的消息后,苗涛涛辗转联系上她。
还有一次,周忠燕得知错那市有些困难家庭孩子缺少冬衣,便发起了“格桑花计划”。这些年,周忠燕四处奔走,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部分积蓄投入其中。她捐资助学的善举感动了许多人,爱心如涓流汇聚。在周忠燕协调下,爱心团队通过赠送文具、发放助学金等方式帮助了几十名错那市的困难学生。
而在雪线之上,刘波的守护也有了新的延续。他组建了家庭,常常给自己的孩子讲胡永飞队长的故事。
2015年,在胡永飞牺牲多年之后,刘波带着妻儿,前往那个在他梦中反复出现的悬崖。3岁的儿子刘欣宏懵懂地问:“爸爸,你在跟谁说话?”
“爸爸在跟一个英雄说话。”
“英雄是什么?”
“英雄就是……为了保护别人,不怕危险的人。”
妻子赖欢轻声补充:“如果没有胡叔叔,就没有爸爸,也就没有你了。”
孩子似懂非懂,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对着前方的悬崖深深鞠躬。下山路上,儿子突然说:“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当英雄。”

刘波与女儿在哨所驻地合影。
2019年,刘波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刘彦彤和刘彦廷。2023年,他再次带着全家走上高原。边防路况改善,路段加装护栏。在胡永飞牺牲的地方,护栏上系满了新旧不一的哈达——这些年来,连队官兵每次路过,都会自发地系上一条哈达,这已成为一种习惯。

拉则拉哨所官兵在胡永飞牺牲的路段摆上鲜花,向英雄敬礼。
刘波让家人也前去系上哈达。孩子们问道:“叔叔在哪里?”赖欢红着眼圈,摸了摸孩子的头:“叔叔变成了风,变成了云,变成了雪山,一直在守护着我们呢。”
小女儿刘彦彤突然从口袋掏出一块糖,小心翼翼地放在哈达下:“给叔叔吃。”这个举动,为这肃穆的仪式更添了一份别样的温情。
如今,拉则拉哨所已修建保暖营房和环山公路,官兵上哨再也不用手脚并用。路通那天,刘波第一时间将喜讯告诉周忠燕。
胡永飞用生命守护了战友,周忠燕用坚韧守护着家庭与丈夫的精神,刘波用忠诚守护着战友用生命捍卫的边关与使命。

刘波眺望远方。
守护,形式各异,却内核相通。如同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在雪域高原上,在一茬茬官兵心中,在军嫂和军娃心中,深深扎根,静默生长,绵绵不绝。
(本文图片由官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