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81周年丨警惕和平的晴空再起阴霾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尚伟 责任编辑:丁杨 2018-07-05 09:14:19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发出通电:“拥护和赞扬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等还联名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敬恳严令29军奋勇抵抗,并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规复失地,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日军的残暴行径,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此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积极投身到抗击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表现得更广泛、更强烈、更持久。

1938年7月,周恩来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决定发起“七七献金”活动,以“唤起每一个老百姓的抗战意识”。毛泽东得知周恩来捐出了当月全部薪金后,捐出自己作为国民参政员的月薪。活动即将结束时,台前“还是挤满了人,把台几乎都挤垮了”。面对如此热烈的爱国场面,活动不得不延长两天,并增设了10余座流动献金台。持续5天的活动,献金人数超50万。7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献金台上》一文指出“这次献金运动,是中国兴亡的重大测验,测验的结果如何?可以万分肯定地回答:中国不会亡,中国一定复兴!”

日本法西斯强加于中国人民的这场浩劫,让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猛醒。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正如毛泽东所指出,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而今天,当我们行进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上,仍然需要这样的警醒和团结。

“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卢沟桥本是和平之地,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却把这座历史名桥变成了与战争相连的历史界碑。然而,战争的烽烟,并不能遮蔽正义的力量,和平的阳光依然透过战争的阴霾映照在中国大地上。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遗憾的是,挑起侵华战争并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和伤害的日本政府,至今仍不肯向历史和中国人民认罪。

倒行逆施的一小撮人,永远挡不住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91岁的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缓步走上卢沟桥,在桥面中间双膝跪下,为自己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其实,本多立太郎并未参与卢沟桥事变。1939年5月应召入伍的他,8月被派驻到中国江苏省金坛县,两年后返回日本。期间,他曾在日军军官的催逼下杀害过一个中国战俘,并为此一直深感自责。

然而,跪在卢沟桥凹凸不平的桥面上,本多立太郎却真诚地说:“日本侵略过中国,该谢罪的就要谢罪,该赔偿的就要赔偿。我希望日本青年能够和中国青年和平相处。作为一个90多岁的老人和一个负有罪责的人,我希望中日之间永不再战。”

这是一个日本老兵的告白,也是对不肯认罪的日本政府的严肃鞭挞!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希望,本多立太郎的忏悔,不只属于那些自发而孤独的谢罪者。我们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和中国一样,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力所能及的行动,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尚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