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签署投降书是1945年9月2日,但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却是在1945年8月15日——“8.15”,这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自豪,为之落泪的日子。
第一军情作者:贾永
1945年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即将迎来30岁生日的中国记者朱启平记录了这一幕。签字完毕,朱启平一看表:9点18分。
“918”,对于朱启平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来说,这样一个数字刻骨铭心。
从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到发动“七七”事变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如同后来的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占领波兰、几乎横扫整个欧洲一样,当时的日本帝国主义,是何等的猖狂和骄横?
然而,1945年那个夏秋,不论在欧洲战场,还是在东方战场——投降,成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唯一的选择。

【一】
一双饱经战火的眼睛早已模糊,然而对于芷江保卫战的每一个细节,谭义才老人依然清清楚楚。老人回忆,“日军找我们的炮,我们也找他们的炮。几个炮弹过来,把我们的观察员炸了。第二个观察员又上来,全排三炮齐发,把日军的炮炸掉了。最后双方就是肉搏,拼剌刀。”
1945年,随着预示着“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农历鸡年的到来,中国的抗战已经渡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展开局部反攻。同一时期,太平洋战场的美军也先后登陆菲律宾、冲绳岛,控制了通往日本的门户。这年4月,日军发动湘西会战,企图摧毁芷江机场,以减轻中美空军的威胁。谭义才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58师,在绥宁茶山地区与日军激战。
那场空前的拉锯战结束,谭义才所在的原本34个人的迫击炮排,只剩下他和排长两个人。老人还记得战场上听到的日本军官骂士兵的话,“骂他们是饭桶,为什么这么好的武器战不过中国人呢?”
作为中国战场上的最后一场战役,湘西之战日军死伤2万余人。从此,强弩之末的日本帝国主义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大的战役。经历了将近8年的全民族浴血鏖战,中国战场转入全面反攻。
也就在那个春天,欧洲战场捷报频传。5月8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仅仅在几年前,德国和日本还梦想着“在西伯利亚握手”,此刻的法西斯阵营,只剩下日本这个最后孤独的顽抗者了。德国投降第二天,日本发表声明:“为求自保自卫与东亚之解放而作战之决心,丝毫未感动摇。德国之投降,不能令日本之作战目标有丝毫之变更。”
7月26日,在已经被盟军占领的德国波茨坦,反法西斯同盟的三个重要国家——中国、美国和英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

然而,日本放弃了最后的机会。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发誓“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当天,刚刚接替去世的罗斯福出任第33任美国总统3个月又16天的杜鲁门,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8月6日上午,也就是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9天之后,一架名叫“伊诺拉盖伊”的美军战机驶过广岛上空,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在战争中使用的原子弹。
8月9日,美国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