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防意识如何培育?
●建立国防教育互动体验厅 ●学军园地墙讲述军人故事 ●以英雄人物命名特色班级
金秋10月,走进茶园山中心小学,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智以修身,勇而正身”8个大字。“这是学校的校训,寓意着学生要如军人般智慧和勇敢。”该校德育主任游怡说。
原来,这所小学在建校之初,就与军队“血脉相连”。1959年12月,为解决干部子女入学问题,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筹建了这所小学。多年来,学校的隶属关系虽几经变化,但重视学生国防教育的传统却始终没变。
“开展国防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该校校长刘旭介绍,一直以来,该校不忘红色传统,注重环境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
近年来,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区人武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建构“智勇”文化的形象标识系统,修建了“智勇”浮雕墙、国防教育互动体验厅、体能训练区、军体长廊等。“在学校里,学生时时刻刻都可触摸到带有国防元素的设施。”该校教师黄海燕介绍。
走进国防教育互动体验厅,记者看到学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学校课程、国防知识的学习和互动体验融为一体,设置了先进武器装备模型展示和拼装区、电子平台学习区、飞行体验区、射击模拟区等。“有了体验厅,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互动体验中,轻松接受国防教育。”黄海燕说。
穿过学校走廊,随处可见师生们共同设计、制作的学军园地墙,里面有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学唱军歌”“军人礼仪”“军人故事”等小板块。学生聂光羿一有时间就会来这里学习,细细品读各种精彩的军人故事。“这是我最喜欢的小天地,在这里我能学到感兴趣的知识。”聂光羿开心地说。
在班级门口,王二小儿童团、邱少云中队、杨利伟中队等以英雄人物命名的特色班牌引起记者注意。“以英雄人物命名各个班级,能够让学生在内心形成一种光荣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地学习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游怡说。
将国防教育嵌入学校环境的建设中,让学生浸润在国防文化里,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崇军意识。在日记中,聂光羿写道:“将来我要做一名军人,保卫祖国,报效国家。”
B
国防课程如何开展?
●自编特色教材进课堂 ●与学业教育有机融合 ●开展读红色经典活动
周五下午,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学生端坐教室,等待老师讲授《军韵》课程。
“董存瑞拿起炸药包,弯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的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老师在台上讲得有声有色,台下的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下课铃响起许久,还有不少学生争相提问,这让授课教师江波十分欣慰:“对于学生来说,国防教育课程和学业课程同等重要。”
从2011年起,该校便组织团队骨干教师,在原福州市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陈德燊指导下,编写《军韵》教材,按照低、中、高不同学段,编制不同内容,包括英雄故事、军人格言、军事常识、军事游戏等,并规定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课。江波介绍,在此之前,学校也开展过一些国防教育课程,但比较零散,无法让学生系统接受国防教育知识。《军韵》教材分为低、中、高3段,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更好地接受国防教育。
同时,该校还把国防教育课程与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课目进行整合。语文课上,老师经常结合教材《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文章,引导学生感受军人不怕困难、奋不顾身的高尚品质;音乐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学习歌颂人民军队的歌曲;体育课上,老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队列训练。
“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毕竟有限,我们还要充分利用阅读园地,开展各种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江波说,该校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定期开展“我读我讲先锋故事”等活动,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英雄人物的独特魅力。
课上课下,让学生时刻浸润在红色文化之中,是该校所努力的方向。在“军星璀璨”大队部,记者看到学军书架、学军阅览室、国防影视库、国防故事角等一应俱全。随手翻阅一本书,书中内容由一个或多个英雄故事组成,皆配有大幅图片,并有相关知识链接。“这样的英雄故事,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江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