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部队营房变化4大关键词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志国 责任编辑:丁杨 2018-11-26 01:06:01

上世纪90年代末,官兵搬进三层小楼。李亚旗摄

关键词三:绿色

营房设施注重节能减排

“反正不用自己出钱,随便用!”这是前些年该旅部分官兵心里的想法。

“那时会有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文件都是单面打印,每年水电费不少。”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陆轶告诉笔者,过去由于部分官兵环保观念不强,很多随手就可以节约的资源,被白白浪费。

2015年上半年,该旅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对营房进行综合改造,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上,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突出“绿色”主题,普遍采用外墙保温、防水坡屋面、太阳能集热、地热采暖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新技术,并配置节能灯具、洁具、太阳能热水器和垃圾分类处理装置。

这些都在悄然改变着官兵生活。据初步统计,与改造前相比,该旅用电量下降16%、用气量下降20%、用水量下降22%,整体能耗下降近18%。

在改造的同时,旅里还给每名官兵下发《资源节约手册》和“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倡议书,“人走请关灯”的小告示贴在电源开关旁,“水是生命之源”的小标语贴在水龙头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小警句贴在饭堂醒目位置,并经常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增强官兵节约意识、生态建设和环保意识。

此外,该旅还实行节能减排追责制度。去年初,该旅结合往年的资源消耗情况,科学量化出每个基层单位的水、电、油等限量标准,建立责任追究制,实行资源超标评先评优一票否决。保障部部长胡明枢说:“责任追究,就是要逼着大家算细账。”

笔者在该旅营区采访时发现:每个连队都装有空调,平均拥有25台电脑。这么多电器,用电量会不会超?面对笔者的疑问,指导员林汉杰摆摆手说:“不敢超!”他讲述了自己为超标“买单”的那次经历。

林汉杰刚任指导员时,由于管理不善,连队用电量超标,结果他本人和连队那年都被取消评先进资格。从此,林汉杰建章立制抓节约,连队再没有出现过用电量超标的现象。

营炊事班的馒头机、饺子机、轧面机等10多种主食加工机器,是名副其实的“电老虎”。尽管炊事班的伙食保障不错,但总因耗电超标而“功过相抵”。痛定思痛,他们转变思路,重新采购节能环保电器,一年下来,节电近1/3。

负责管理营区路灯的军需营房科战士小周坦言,以前不按时关灯的现象经常发生,有时路灯会一夜长明。为此,军需营房科没能当选先进单位。之后,军需营房科在路灯上安装了继电器,不仅能按时开关灯,还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和天气情况调整开关灯时间,减少了浪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