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12月5日,为救战友牺牲、年仅23岁的王成龙烈士“回家”,近千人为烈士送行。仅相距一天,在12月6日的河南省周口市,22岁的消防战士闫亚隆在执行救援任务时壮烈牺牲。中国无战事,但中国军人有牺牲。我们谈牺牲,不是向社会要悲悯,而是希望对于烈士,我们应有足够的尊重。当2018年的月历即将扯下最后一页时,请允许我们再谈谈“尊崇英烈”这个话题。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尊崇、保护英烈上,我们仍有欠账需要补上。
1、广告可以有创意,但不能没有道德底线
27岁的你,每天在做什么?
也许还在为学业奔波,也许已经开始养家糊口。无论是享受着幸福还是在经历着苦难,至少,没有每天面临着生命危险。
2018年10月11日,27岁的杜富国像往常一样跟着队友进入雷场作业,在发现一颗危险性很高的加重手榴弹时,他对同组战友艾岩说:“你退后,让我来!”
杜富国,1991年出生,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五班战士。3年来,他1000余次进出生死雷场,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但是排雷如“走刀口”,谁也没想到,这枚手榴弹会在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兵手中爆炸。在爆炸的一瞬间,杜富国下意识地用身体挡住弹片,保护了战友,自己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杜富国的故事触动了许许多多人的心,他被人民奉为英雄。人们为他的担当和牺牲精神而动容,为他躯体的残缺而流泪。各大新闻媒体也纷纷报道杜富国及其战友的事迹。在人们对扫雷官兵这个群体关注并敬仰时,一则智能锁品牌的视频广告推出。
在视频中,一名负责拆弹的年轻人“频频失手”,被炸5次后只剩下一只手。然而,面对每次回家都“残缺不全”的儿子,他的父母却始终无动于衷。
“不管我变成什么样子,为什么爸妈总能认出我?”视频中的“那只手”在发出疑问后回答:因为锁的指纹识别功能,“只有一只手也能开锁”。
此广告一出,顿时成为全国网友声讨的对象。即使广告并没有影射扫雷战士,但是很多网民认为,这对扫雷英雄杜富国及其家人是一种伤害。
“广告创意要有底线,军人尊严不容亵渎”“创意不能等同于恶俗,英雄应该用来崇拜而不是当做你们无聊趣味的对象”??大多数网民认为这则广告伤害了扫雷英雄及其亲人的心。面对指责,该智能锁公司于12月4日中午发出致歉信,称今后“一定引以为戒并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