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碑一塔,一座城市的精神图腾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陈典宏 冯强 梁英海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4-02 09:12:45

占地9600多平方米的玉林市革命烈士纪念广场,将人文纪念功能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广场上,是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龟山顶上,是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塔。一碑一塔遥相呼应,构成了玉林这座现代都市的精神图腾。梁英海 摄

又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即将从广西玉林启程回家的梁瑞素心中有万般不舍。

目光越过送行的人群,入眼处尽是红翠依偎的甜蜜。大道康庄,繁花似锦,眼前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将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共和国70年华诞。

梁瑞素默默念叨:“哥哥,您看看吧。这是您当年未曾看过一眼的地方。”

前路漫漫,隔着万重山。踏进车门那一刻,玉林这座温暖的城市为哥哥和自己所做的一切再次涌上心头,梁瑞素又一次热泪盈眶。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此时,一曲《血染的风采》缓缓响起。大家不约而同地和着曲子,唱起这首深情的歌。

地处闹市的革命烈士纪念广场,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地标

春天来了,坐落于玉林市玉东新区核心地带的龟山公园,百花竞放。

这里,是广大市民游玩和休闲的首选去处。去年9月30日,玉林市革命烈士纪念广场也在此落成。

去年,玉林市军地启动“寻找无名英烈”活动,烈士纪念广场建设项目随之被提上议事日程,正式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关于烈士广场的建设,一开始有不同声音。

有人说,城市建设资金本就紧张,如今要建这么一个难见经济效益的广场,这笔钱从哪里出?

也有人建议,不如在远离市区的地方修建广场,不但能降低成本,征地也相对容易。

“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广场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更多市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选在寸土寸金的新区建广场,虽然损失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但给市民带来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玉林市委、市政府一锤定音。

如果说“寻找无名英烈”活动是一次寻根之旅,那么建设革命烈士纪念广场,就是打造一座城市新的地标和精神高地!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认知和记忆,往往从它的标志性地点或建筑开始。

“广场的选址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玉林市一位领导说,没有精神高地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

革命烈士纪念广场犹如一张闪亮的名片,不断向外传递着玉林这座城市的时代精神。

伴随着清明前的丝丝细雨,一朵朵洁白的小花,摆放在纪念碑前。

“妈妈,烈士睡在这里吗?”伫立在高大凝重的碑体前,记者忽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

原来是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幼子,来这里瞻仰烈士纪念碑——随着革命烈士纪念广场的建成,来这里漫步和瞻仰已成为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这对来自县城的小夫妻那质朴的话语让人感动:“我们希望孩子不要忘了今天的幸福和平来之不易。”

或许,就在他们领着孩子献上花朵、低头默哀的那一刻,一颗爱国种子就已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萌芽。

“地处闹市的革命烈士纪念广场,已成为玉林军民开展国防教育的主阵地。”玉林市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张彩芬说,广场建成后的首个清明节前后,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学生前来瞻仰,个个手捧鲜花,向革命烈士致哀。

在杨科璋烈士纪念馆,玉林市消防支队政治处副主任梁海宁动情地说,“杨科璋已成为玉林市的精神象征。”

2015年5月29日,时任武警某消防中队指导员的玉林籍军人杨科璋,在火场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杨科璋的事迹感动了全城,玉林市决定专门为他修建一座纪念馆。对外开放2年多来,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参观人员数十万人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