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喀喇昆仑精神激励一代代官兵扎根高原边关无私奉献。图为神仙湾边防连官兵走向战位。牛德龙 摄
凯歌战昆仑,红旗映天山。1949年10月,遵照党中央、毛主席指示,王震将军率领20万大军,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一边行军一边战斗,历尽千辛万苦,将红旗插遍天山南北、雪域大漠。驻疆部队在七十载卫国戍边的漫长岁月中,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以“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喀喇昆仑精神,体现了广大边防官兵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博大情怀和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喀喇昆仑精神,闪耀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芒,已经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官兵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
——编 者
“坚持、团结、从不畏惧,只因我们知道,脚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国,任何困难都无法撼动我们守护她的决心……”今年3月,一部名为《家国与边关》的45秒短视频“刷爆”朋友圈,先后登陆全国15000多家影院,并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
在海量信息让人目不暇接的网络时代,边防军人的日常巡逻瞬间为何能够触动亿万网友的心?
答案写在风雪里。
在激昂奋进的戍边守防岁月中,一代代驻疆官兵枕戈待旦、挑战极限,把心安在高原,把根扎在边关,凝结形成了以“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喀喇昆仑精神。
凝眸侧耳,我们仿佛看到驻疆官兵用一行行坚定足迹丈量着万里边关,听到一声声铿锵誓言回荡在巍巍群山,一幅幅忠诚戍边、扎根荒原的精神群像镌刻在喀喇昆仑之巅。
一
西北向西,屹立着巍巍喀喇昆仑山。从空中俯瞰,达坂高耸入云,冰河交错密布。这里是“高寒极地”“生命禁区”,也是边防官兵不竭的精神之源。
南疆军区某部礼堂,一台名为《党代表》的历史情景剧正在上演,真实还原了“进藏英雄先遣连”的光辉事迹。映入眼帘的时光跨度近70年——
1950年,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令,新疆军区原独立骑兵师一团一连在“党代表”、保卫股长李狄三的带领下,从新疆和田普鲁村出发,克服极寒缺氧、高原疾病等重重困难,艰难跋涉10个月,掀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服喀喇昆仑山、进军藏北高原的序幕。
这一路,一连走得异常艰难——全连136名官兵,先后有63人长眠雪山。毛主席听闻一连的光辉事迹后连叹三声“盖世英雄”。
“看一回,就被感动得哭一回!”提到“先遣英烈”,新疆军区某团一营副营长李高杰这样说。2007年,在内地某部队服役满两年的李高杰退伍,回到清华大学继续深造。一次随导师来到新疆做课题,他被先遣连官兵挑战“生命禁区”的故事深深打动。回校后,李高杰怎么都忘不了那群“踏云英雄”,于是申请转为国防生。2011年毕业分配时,他二次入伍,毅然选择西北边疆,并成长为“进藏英雄先遣连”第25任连长。
热血奔流七十载,感动常在。和李高杰一样被戍边军人精神打动的,还有边防翻译刘康。军校毕业那年,他放弃到总部机关任职的机会,来到海拔5000多米的天文点。因完成任务出色,他任职第三年就荣立一等功。刘康说:“守防官兵的英雄事迹,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