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舰在执行第27批护航任务期间在海上航行(2017年8月28日)。新华社发 李昌寰摄
走向深蓝,成为几代海军官兵苦苦追寻的梦想。
从1985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穿越马六甲海峡,首次航行在印度洋上,到2000年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首访非洲大陆;从2001年中国海军首航红海、地中海,首访欧洲大陆的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到2002年历时132天,航程3.3万海里,横跨三大洋,远涉五大洲,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向海图强,只能是一海里一海里向外延伸。
2008年12月26日,由“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海军舰艇编队,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人民海军首次走出国门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10年来,中国海军共为3400艘外国船舶实施了护航,约占我护航船舶总数的51.5%;解救、接护的船舶中,外国船舶约占一半。
披坚执锐,搏风斗浪。
如果说海军初建头四五年那段从无到有的历史可歌可泣,那么近10年,强军兴军的征程波澜壮阔,更值得好好书写。
辽宁舰入列,国产航母、万吨级大型驱逐舰下水试航,新型潜艇、综合补给舰、两栖船坞登陆舰密集入列,人民海军装备自主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越走越稳,发展受制于人越来越少。
人是战斗力的第一要素,血性历来是胜战的刀锋。这几年下部队,我发现这支原本以农家子弟为主体的、我非常熟悉的舰队变得陌生了,一大批年轻指挥员革弊鼎新,凤凰涅槃,正从大海崛起。
南海阅兵版MV《我们是你的队伍》
2018年4月12日,48艘战舰,76架战机,万余名官兵参加,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在南海举行。当驾驶着辽宁舰从检阅舰前经过时,刘喆舰长神色肃穆、激情澎湃。
刘喆获得军事科学院战略学博士学位后,经过一番风浪磨砺,成为一名护卫舰舰长。有一年,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旗舰蓝岭号访问上海。在甲板招待会上,刘喆端着酒杯对蓝岭号舰长说:“让我们为黄浦江美景干杯!”蓝岭号舰长说:“也为你的军舰干杯。虽然它很小,但很漂亮!”不远处停泊着刘喆所在的那艘两千吨的护卫舰,在两万吨级的蓝岭号面前,像是孩子站在一位巨人身旁。蓝岭号舰长的话让刘喆暗暗立志:以后,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大舰舰长、航母舰长!刘喆真的成为航母舰长,偶然之中带着必然。刘喆说:“辽宁舰上的官兵都有几分‘焦虑’,一艘战舰从入列到形成战斗力,需要我们去学习创新的事情太多太多……”正因为有这么一种紧迫感,海军航母人奋起直追,勠力前行。
作为航母编队的“带刀侍卫”,海军首艘万吨级大型驱逐舰被视为未来中国海军编队的核心战舰。2017年6月,时任临沂舰舰长的高克,调任该舰首任舰长。高克被称为“金牌舰长”,拥有包括航母在内的海军7种舰型舰艇工作经历,接受过航空兵专业培训,参加了中俄联演。两年前,高克奉命率领正在执行第19批亚丁湾护航任务的临沂舰,紧急奔赴也门履行撤侨任务,9天内3进亚丁港和荷台达港,将163名中国同胞和13个国家的269名外国公民护送至吉布提,履行了我大国的责任,展示了人民海军的良好形象。高克的成长路线,是海军着眼转型建设、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打造过硬舰艇长队伍的一个缩影。
舰载机飞行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西方断言“即便中国有了航母,但舰载战斗机十年落不到辽宁舰甲板上”。然而就在辽宁舰入列三个月后,中国海军第一代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戴明盟驾驶歼-15战机在辽宁舰成功着落、起飞。
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我军这支最年轻的部队,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强化训练。2017年初冬的一个夜晚,一架歼-15战斗机成功地在辽宁舰完成起降。舰载航空兵某部参谋长徐英带领团队,一举攻克舰载战斗机夜间着舰技术难关。此后,他多次指挥飞行员成功完成超低空突击、空中攻防等实战背景下的战术训练考核。
70岁,人民海军正韶华。
青春朝气,彰显在驰骋深蓝的征途上。2019年年初,由海军合肥舰、运城舰、长白山舰和洪湖舰组成的远海训练编队,在南海、西太平洋等海域进行远海联合训练后返回母港。34天,10000海里。如今,这样的出洋训练已是常态化。在远海大洋,海军编队东进西出、南征北战,纵横驰骋。微山湖舰液货班班长凌章权曾经7赴亚丁湾护航,在这片危机四伏、云谲波诡的海域工作、战斗、生活了1000余天。凌章权说:“每次到亚丁湾护航,便对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了更深的感受。”
青春朝气,洋溢在海军官兵的眉宇间。在海军的主战舰艇,你随便问问普通的官兵出访过哪些国家,有的回答七八个、十几个,多的二十几个。他们可以随口说出一片片陌生的海域、一道道著名的海峡。海军编队走得越远,年轻官兵的视野越开阔、胸襟越宽广。2017年国外一位战略研究者参观海口舰时,敏锐地捕捉到海口舰年轻官兵自信的目光,他说:“他们履行的国际义务越来越多,训练也不断向远海远域拓展,官兵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70年,乘风破浪,挺进深蓝。
青春永在,人民海军正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