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守永暑礁的姜超,守着眼前的海。
所谓“硬核”父亲,说的是对子女成长起着独特的、积极的、不可替代作用的父亲们。在边关军人中,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父亲。其实,父爱的“硬核”,不是指有力量的外表,说一不二的强势风格,或者强大的个人实力,而是应该有着更多的内涵。
严厉、暖心、乐观、向上、朴实、充满正能量……那应该是影响子女一生、滋养了一种家风的一种爱,是将忠诚、奉献融入血脉并传承延续的一种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南沙守礁军人家庭,体味他们一家三代戍边卫国的家风与传承。
——编 者
夜深邃,南沙永暑礁,海潮轻拂,仿佛连沙滩也在享受此刻的宁静。
南沙永暑礁守备部队某部助理工程师姜超,刚走下值班战位,就带着3名技术骨干讨论起新装备的操作。就在几小时前,新装备暴露的问题令姜超心急如焚,一向精益求精的他,怎能让问题“过夜”?
来南沙任职已有5个多月了,姜超已然爱上了这里,他下定决心要将全部身心融入这片深蓝的海。
本来,姜超所在部队驻守繁华沿海一线,他却执意选择了为祖国守卫南沙永暑礁。他的青春选择,源自父辈的支持和理解,更源自一种家风的传承——好男儿,保家卫国去!
选择两难,老兵父亲姜光鸿说——
好男儿,守卫祖国寸土不丢
春节过后,年逾五旬的姜光鸿手机响起,电话那头,儿子姜超亲切地和他说着话。
姜光鸿了解儿子,他心里一定是装着事啦!依着姜超的个性,他和父亲说话一般都是开门见山有啥说啥,不会寒暄这么久。
知子莫如父,这位父亲没有猜错。
为了拨打这通电话,一连几天,姜超拿起电话又放下,反复斟酌思量着:“爸,南沙守备部队选调干部,我的条件正好符合,我想去报名……”这句话,姜超说得艰难,他怕家人为自己担心,更怕得不到父亲的支持。
军校毕业,姜超就被分配到南部战区海军某部担任助理工程师。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作为军人的后代,作为在军校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军事素质过硬的优秀生,姜超对自己的要求更严,相对于同龄孩子也成熟得早一些。
从军校到军营,一路走来,军旅生涯中成长进步的每一步,姜超都会和父亲商量。姜超的脾气,做父亲的是了解的,“这孩子就是倔……他的脾气像我。”聊起姜超的成长,曾是一名老兵的姜光鸿,眼神透着欣慰。
姜超生来倔强,打小要强。2013年军校毕业,他因成绩优异被跨军种分配到了海军,面对陌生的岗位,姜超从头学起,主动向身边战友请教,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能手。毕业第二年,他就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
这几年在基层历练,姜超一直在奔跑和冲刺……战友们佩服他不服输的钻劲、韧劲,送他一个美誉“刚哥”。只是这一次,从沿海城市到艰苦的南沙工作,从得心应手的舒适环境到一个陌生的新平台,“要不要对家里人说?”姜超纠结许久。
“我的选择是:南沙,南沙,还是南沙”。从姜超的语气中,姜光鸿已经听懂了儿子的“决定”,但作为父亲,他必须提醒姜超守礁责任之重。“南海是战略要地,守岛不是过日子,守的是国土。吃苦咱不怕,但紧张的战备任务,靠的是更专业的技能,你准备好了吗?”
姜超果敢而干脆地说:“去接受锻炼,像您一样卫国戍边。”
1986年,姜光鸿入伍到了原成都军区炮兵部队,年轻时的训练刻苦是出了名的。一年后,他随部队开赴边境前线,在此后的战斗生涯里,他受过伤、救过战友,跟随部队经历了一次次战役……
那些硝烟中的往事,也成为姜超年幼时最喜欢听的“爸爸的戍边故事”。至今回想,姜超的内心依然波澜起伏。
此刻,静静听着姜超的解释,这位老兵父亲既欣慰又激动。想起自己当年奔赴前线的激情,他不再犹豫——“姜超,好男儿应该有干事业的一颗红心!好男儿,守卫祖国寸土不丢,为祖国站岗光荣。爸爸支持你!”
就这样,经过考核选拔,姜超来到南沙永暑礁守备部队某部,很快就开始崭露头角。
那阵子,适逢部队列装新装备,在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下的装备保障是一大难题,姜超带领战友迎难而上,想方设法查阅资料,很快摸索出一套方法。他还利用休息时间编写新装备保障流程,为战友留下宝贵的装备保障资料。
又是一个周末,与姜超通完电话,姜光鸿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记忆中的战火渐渐散去,离开部队也已多年,看着儿子在南沙岛礁历练成长,他感到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