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英雄之城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范江怀 责任编辑:丁杨 2020-06-17 08:49:57

在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位于蛇山之巅的黄鹤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熊 琦摄

武汉,别称“江城”,有“九省通衢”之称。

由于地处北上南下、西进东征的咽喉要道,武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武汉地区就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第一枪,拉开辛亥革命的序幕,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抗战时期,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中国军民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死之心,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

武汉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2019年,武汉GDP总量成功跻身中国城市“万亿俱乐部”。

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承载了无数荣耀与苦难的英雄之城。

“火花飞迸在长江”

一座城市的记忆与“勋章”

有人说,要了解武汉,得从热干面说起。

一碗普普通通的美食,洋溢着一座城市的风情。感受这座城市的风骨,需要在地标、路标中去细细寻找和体味。

行走在武汉街头,很容易发现武汉人把对武汉抗战的记忆,早已烙在这座城市的纹理里,融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中。

陈怀民路,是武汉的一条街道。在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下漫步,望着颇具岁月感的店名和路牌,记者的思绪仿佛回到8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8年4月29日,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军展开一场空战。年轻的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击落1架敌机后,被5架敌机围追堵截,战机被敌机击中起火,陈怀民本可以跳伞逃生,但他选择开足马力,向1架敌机撞去。与敌机同归于尽的他,将22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武汉上空。

为纪念这位空战英雄,武汉人民把繁华市区的一条街道命名为陈怀民路。

在武汉,江岸区的胜利街,连着的陈怀民路、张自忠路、郝梦龄路,这些都是用抗战英雄命名的街区。与胜利街相连的大连路上,坐落着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邓正兵说,很多抗战历史的细节,就定格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里。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保卫大武汉》的歌词:“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粉碎敌人的进攻,巩固抗日的战线,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1938年6月,抗战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在武汉打响,史称武汉会战。日军在继太原会战、徐州会战之后,企图通过武汉会战一举征服中国。为此,日军从海上、陆路和空中向武汉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军民汇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决死之心,沉重打击了气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

邓正兵和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教授邓红长期致力于武汉会战的研究,他们一致认为: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战场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

经此一役,第二次国共合作发展到了高峰,全中国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广大人民被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在外交上,中国军民的抗战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看一座城市国防建设的底蕴,可以看看这座城市有没有忘记身上的伤疤、能不能擦亮胸前的勋章。

武汉市内的100多处革命纪念地,铭刻着这座城市往日的荣耀与悲壮,也昭示着这座城市的未来:我们可以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也就无惧未来任何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公敌!

浩浩长江水,见证英雄之城的不屈不挠;巍巍黄鹤楼,铭记英雄人民的众志成城。这里响起辛亥革命第一枪,是当之无愧的首义之城;这里举行京汉铁路大罢工,是工人运动的大本营;这里沉淀“保卫大武汉”的烽烟岁月,成为民族精神的熔炉;这里迎战过1998年的特大洪水,是英雄之歌的谱写之地;这里打响庚子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再次载入英雄史册。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