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在长江口布设大量水雷,这群"海上工兵"蹚出开刃之路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于绍军 责任编辑:李庆桐 2023-04-16 08:28:33

“海上工兵”开刃之路

■于绍军

图为周村舰扫出的水雷。资料图片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国民党军仓皇逃离前,在长江口布设了大量水雷,进行海上封锁。一时间,上海及全国的经济面临遭受严重破坏的威胁。

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和中共上海市委的要求,第三野战军指示华东军区海军尽快组织力量,清除长江口水雷,确保长江口航道畅通。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接到指示后,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扫雷方案。

1950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扫雷大队在上海成立,原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参谋长孙公飞任大队长兼政委。扫雷大队以解放军官兵为骨干,吸收了一批原国民党海军技术人员及部分新参军的知识青年,同时邀请苏联专家前来帮助工作。大队调集多艘舰船组建了海上编队,以“中”字号111舰为指挥舰,10艘25吨登陆艇为扫雷船。

6月19日,海军扫雷大队在长江口开始了第一次扫雷。由于25吨登陆艇马力太小,在急流中不能胜任,加上扫雷索太细,又缺少切割刀具,两周的扫雷工作没有取得成效,于7月2日被迫停止。

在这期间,长江口航道先后发生5艘中外轮船触雷被炸事件,致使航运中断。为了清除隐患、开通航道,华东军区指示,军区海军应在短期内完成扫除长江口水雷任务。9月11日,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副司令员林遵和袁也烈、副政委赵启民联名签署了扫雷命令,要求扫雷工作于9月16日开始,10月1日前完成。

根据第一次扫雷实践,华东军区海军对第二次扫雷进行了周密部署。在苏联专家指导下,4艘登陆艇被紧急改装成扫雷艇。与此同时,苏联援助的扫雷具也运至上海。9月21日,扫雷编队开始了第二次扫雷任务。

大队长孙公飞率扫雷编队进入雷区。雷区分甲、乙、丙、丁4个区段,4艘扫雷艇使用MT-3型扫雷具,固定深度6至7米,以梯次队形在4个雷区往返清扫。连续十几天的作业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官兵逐渐产生了气馁情绪。

任务万分紧急,张爱萍索性住到吴淞军港作战指挥室。29日,张爱萍用报话机直接和孙公飞对话:“‘黄河’,我是‘长江’,不要气馁,疏开队形,把乙区段再检扫一遍!”

“‘黄河’明白,坚决执行!”孙公飞立刻回复。当天中午,孙公飞对部队做了简短动员,指挥4艘扫雷艇拉开间距,重新驶入乙区段。

下午1点左右,周村舰扫雷索猛地抖动了一下。刹那间,一个黑黝黝的铁家伙浮出了江面。“是水雷!是水雷!”官兵大喊起来。孙公飞拿起望远镜一看,果然是一颗水雷。不久,扫雷编队先后在乙、丁两个雷区各扫出两枚日制93式锚雷。至10月底,经过对雷区反复4次拖扫,扫雷大队共扫出水雷10多个,扫雷工作圆满结束。

11月11日,长江航道宣告畅通,国民党军封锁长江的阴谋彻底破产。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通令嘉奖了扫雷大队全体指战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