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到博物馆去”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军史场馆同样不容错过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王海波 柯穴等 责任编辑:李庆桐 2023-04-26 07:27:48

红色新地标 国防大课堂

——省军区系统革命军事场馆开门办展的一组见闻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到博物馆去”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放眼大江南北,不少军民推荐各地的军史场馆,称这些场馆是看展览、长知识的好去处。

一座军史场馆就是一座精神家园,一部“红色家谱”就是一本生动教材。《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规划》印发后,军队博物馆、部队军史场馆、省军区系统革命军事场馆建设稳步推进,红色谱系展陈教育大格局逐步形成。其中,在军地合力推动下,省军区系统革命军事场馆立足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布设展陈,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吸引更多人感悟历史、了解国防,成为一座座城市的红色新地标和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大课堂。

云南红河·军分区院内

走进红色基因库

■王海波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柯穴

“红河是云南革命的沃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云南党组织转战蒙自开展早期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红河军民固守红河天堑,御敌于国门之外。解放战争时期,云南反蒋武装斗争在红河发端。边境作战,红河成为西线主战场……”“五一”前夕,云南省红河革命军事馆迎来一批批游客,讲解员杨景涵向大家介绍“红色红河”。该馆已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各级开展党史军史学习教育的大课堂。

“革命军事馆是保存、宣传和展示党领导武装斗争、国防建设和强军兴军伟大实践的重要载体。”蒙自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熊军介绍,2019年开始,他们按照军队主导、地方承建、军地共享的思路,对蒙自军分区原军史馆进行全面升级。该军分区联合地方宣传、史志、文旅等相关部门,分组对全州革命旧址进行摸排考察和梳理,赴省内外走访数百名退役军人、战斗英雄、支前模范、军烈属和党史专家,整理口述历史和文献资料,深入烈士陵园和参战部队查阅烈士名录和典型事例,建立红色基因库,为革命军事馆建设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记者了解到,该馆展陈以党史军史为主题,以战事战将为主线,分为革命红河、新生红河、强军红河等7个部分,全景式展现红河地区军事历史。

漫步馆中,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前厅,丈余高的“红河英烈谱”镌刻了土地革命战争以来红河籍或牺牲在红河、安葬在红河的1392名烈士姓名。英烈谱下方电脑里,储存着电子版《红河英烈大典》,完整收录与红河有关的6400余名烈士的英勇事迹。

云南省红河革命军事馆“红河英烈谱”上镌刻了1392名与红河有关的烈士姓名。杨景涵摄

一件实物,就是一段红色历史。在馆内展示的一座土窑上,红色五角星上“艰苦奋斗”几个字十分醒目。杨景涵介绍,土窑按照当年进驻绿春县的边防连队营区复原,再现了边防官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建土窑烧砖、烧瓦的历史。

“革命军事馆预约即可参观,我们将不断加大面向社会开放的力度。”蒙自军分区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将着力提高红色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云南省蒙自市第二中学师生参观红河革命军事馆,讲解员为师生们讲解。王芮摄

宁夏吴忠·“两馆一中心”

打卡思政课基地

■王雅民  郭金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路波波

暮春时节,被誉为塞上水韵之城的宁夏吴忠市清风拂面。位于该市地标性建筑“两馆一中心”(博物馆、文化艺术馆和文化中心)里的国防教育中心暨军分区军史馆人流涌动。这是该市将国防教育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带来的可喜成果。

记者了解到,该市筹划在核心区域建设城市文化中心时,吴忠军分区建议将吴忠市国防教育中心暨军分区军史馆纳入整体建设规划。

“国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吴忠市委市政府积极采纳这一建议,将文化艺术馆一楼西侧展厅确定为国防教育中心暨军分区军史馆布展区域。

军分区积极收集资料,制定展陈方案,突出红军西征在吴忠、解放吴忠等内容,建成600余平方米的综合性国防教育展馆,包括红色热土、逐梦强军等7个展厅。其中,胜利之本展厅展示吴忠人民武装工作发展历程,民兵预备役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成果。

“埃德加·斯诺在吴忠完成了《西行漫记》近三分之一内容的撰写……”采访当天,展馆讲解员、吴忠军分区二级上士赵俊杰正在为参观者解说。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江南拍照记录并说:“兵哥哥的解说很有特色,我要发个微信朋友圈推荐一下。”据介绍,展馆的讲解员主要由吴忠军分区官兵和2名民兵担任,“兵说兵事”作为展馆的“名片”,吸引许多游客。据了解,该馆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20余所院校的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被确定为宁夏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宁夏吴忠市朝阳小学学生参观市国防教育中心,讲解员向大家介绍吴忠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康鹏摄

小阵地发挥大作用。吴忠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该馆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黄河、毗邻居民区,交通便利,且因与博物馆、文化艺术馆一起布局,参观人数和教育质效水涨船高。

如今,不仅吴忠市各人武部在该馆组织预定新兵役前教育“第一课”、民兵入队“第一讲”等活动,吴忠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也经常在此组织参观见学。

福建漳州·繁华地段

流连于装备方阵

■周晓松  黄典杰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徐文涛

4月16日,笔者走进福建省漳州市国防教育展厅,只见几名学生正围着一块屏幕热烈交流。他们正使用AR换装设备拍照,设备内设置了10余套我军各个时期的军装,参观者可选择为自己“穿上军装”,还可打印“军装照”留念。

在福建省漳州市国防教育展厅,参观者参观防空导弹模型。黄典杰摄

“每到节假日,来这里参观的学生特别多,AR换装是最受欢迎的项目。”漳州军分区领导介绍,该展厅毗邻军分区大门,位于市区繁华地段。2021年初,为了加强军史场馆建设,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军分区党委决定将临街的一排回收门面房加以开发利用。

漳州市红色资源丰富,全市有20余座革命历史纪念场馆。如何既避免重复建设,又能在众多展馆中独具特色、脱颖而出?

“展厅建设须紧跟时代步伐,找准青少年的兴趣点,吸引他们走进来。”漳州军分区领导介绍,经过多方研究论证,他们决定以征兵宣传和武器装备展示为特色,突出现代感、科技感,建设军味十足的国防教育展厅。

2021年10月,漳州市国防教育展厅开馆。征兵宣传部分采取平面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融合声光电效果,分为军队历史功绩、征兵政策法规、穿军装的样子、军人荣誉等板块。

在福建省漳州市国防教育展厅,参观者观看“东风”系列装备性能展示。黄典杰摄

“我的表哥上了荣誉墙,没想到我们漳州有这么多子弟兵立功受奖……”应征青年陈丽明在展览中看到熟悉的亲人,兴奋不已。在一块电子屏幕组成的荣誉墙上,集中展示了近5年漳州籍荣立三等功以上官兵的简历、照片和立功情况。同时,军分区结合每年送喜报时机,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

宽敞的武器装备展厅,共展出64类184个装备模型。该展厅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为展示背景,以受阅方队的形式展陈99式坦克、辽宁舰、歼-20战斗机等我军现代化装备模型。模型旁专设一个AR军事区,在一块巨大的环形显示屏上,以3D效果展示各型装备的真实形态、作战样式和作战场景,供参观者沉浸式体验。

广东梅州·剑英公园

漫步在军史长廊

■解放军报记者  梁金凤  通讯员  樊金赞  汤维

“公园里风景好,空气也不错,军史长廊就在路边,散步时走过来就可以看一看。”在广东省梅州市剑英公园,市民危锦洲告诉记者,他经常被军史长廊的图文介绍吸引驻足。

广东省梅州市市民参观位于剑英公园内的军史长廊展板。樊金赞摄

“军史长廊建设是推动国防教育融入城市和市民生活的有效举措。”梅州军分区领导介绍,该长廊长约300米,采取立体方式布展,分主题错落设置、串点成线。内容涵盖党和军队发展历程、国防知识、军队英模人物和梅州籍开国将帅、梅州革命历史等5个板块。

2019年,为加强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梅州军分区调研发现,梅州革命遗址多,国防教育场所少;纪念馆、展览馆多,市区分布较少。如何让国防教育走近群众、融入生活?梅州城区规模最大、位于中心地段的剑英公园进入军地视野。

“剑英公园为纪念梅州籍开国元帅叶剑英而建,园内有梅州革命历史纪念馆和革命烈士纪念广场,是市民休息、健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红色文化氛围浓厚。”梅州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江启华介绍,经过协调论证,军地决定依托剑英公园建设军史长廊,打造共建共享的国防教育“开放课堂”。

4月的剑英公园,草木苍翠,湖水澄澈。记者沿环山步道上山,沿途即可浏览军史长廊的展陈。登上山顶,革命烈士纪念广场上矗立着1座无名烈士纪念碑和8座刻着5557名梅州革命烈士姓名的纪念石碑。长廊与市民休闲散步路线相一致、与纪念馆和纪念广场相呼应,教育效果潜移默化。

“军史长廊重点展示梅州红色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梅州全域皆属原中央苏区范围。”梅州军分区领导介绍,梅州红色资源丰富,为确保展陈内容准确,他们联合地方有关单位,深入乡镇实地寻访,收集整理出三河坝战役旧址、青溪地下交通站等12张梅州“红色名片”,精心制作展板。

广东省梅州市军史长廊中的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事迹展板。樊金赞摄

“我们还定期更新展陈内容,2021年在全军十大英模挂像旁增加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事迹。下一步,我们将整理梅州籍优秀现役军人事迹进行展陈。”梅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张银峰介绍。

制图:扈硕

书写好“红色家谱”

■于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革命军事场馆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阵地,镌刻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足印,承载着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的厚重记忆,蕴含着人民军队的制胜密码,是一本本“红色家谱”,更是一个个“红色课堂”。

办好革命军事场馆,应开门搞建设,跳出自建自用、封闭建馆模式,秉持利于常态开放、便于参观学习、兼备配套功能、预留拓展空间原则,优先利用城市广场、现有场馆、公园花园等进行建设,走实开放建馆、开门办馆的路子,让展陈场馆设在群众身边、让国防教育融入市民生活。

革命军事场馆展陈内容,包含党领导的当地武装斗争史、当地军事历史文化、驻军部队发展史、兵要地志等方方面面,应力求客观准确、风格多元、突出特色。因此,建设过程中,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军地党史军史专家作用,深入现地收集历史资料,寻访亲历者,让展陈内容体现军事特色、地域特色,实现大事必备、要事不漏。

实物是历史的见证,增添馆藏,提高展馆的“含宝量”,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支持。可多向社会大众、老干部及其家属“寻宝淘宝”,鼓励收藏家、热心人士慷慨捐赠,将有价值、有分量的“宝贝”征上来。同时,让藏品多起来,还要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新时代,借助科技力量创新展陈方式,有利于增强“红色家谱”的感染力、吸引力、生命力。应加大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在展陈中融入3D动画、全景漫游等设计,打造具象化、可触摸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将“有意义”的红色故事讲得“有意思”,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革命军事场馆,实现展陈效益最大化。

同时,建设场馆、创新手段,不是片面追求“高大上”,更不是不计成本。建设规模适度、展陈手段适用、经费投入适当,是一条基本原则。

书写“红色家谱”的工作永远在路上。建好革命军事场馆,还需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科学使用、合理利用发挥效益,让座座场馆成为展现人民军队光辉历史、见证壮阔强军征程的窗口,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助力强军兴军的阵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