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丨“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书面定格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宋冰梦 责任编辑:徐占虎 2025-10-27 08:06:28

“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书面定格

■宋冰梦

图为《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首页,该报告收录在1945年中共山东分局印发的《党的路线问题选集》。 解放军档案馆提供

在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中,保存着一份1945年中共山东分局印发的《党的路线问题选集》,其中收录了一篇对中国革命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报告。这份报告就是毛泽东同志代表红四军前委于1928年11月25日撰写的《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后被编入《毛泽东选集》时,更名为《井冈山的斗争》。报告不仅真实记录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更系统总结了根据地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经验,尤其是在三湾改编中实践的“支部建在连上”原则。而这项原则也成为铸就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石之一。

报告分为4个部分,其中第四部分“现在的问题”从军事问题、土地问题、苏维埃问题、边界党的现状、革命性质问题和割据地区问题6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在军事问题中,报告明确指出了革命前期部队缺乏坚强的政治核心导致思想涣散、凝聚力薄弱的状况:“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在叶挺部也还是每团只有一个支部……”面对这一困境,毛泽东同志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原则,推进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制度创新。报告在“军队中的党”一节中写道:“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支部建在连上,小组建在班上。”这一举措迅速显现出其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它使党的领导直达军队最基层的战斗单元,让党支部成为连队团结战斗的“主心骨”,有效激发了广大士兵的革命自觉。报告中写道:“事实表现,哪一连党代表较好,哪一连就较健全些。”

“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基础,不仅为当时的红军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后来的古田会议决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依靠这一制度,红军才能“艰难奋战而不溃散”,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本版学术支持:褚 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