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工:从黎湛路到鹰厦线,开辟华东南出海通道
除了在农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王震将军于1954年担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他的有力指挥下,黎湛、鹰厦两条铁路线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开创了中外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为加强海防建设,打破海上封锁,中央于1954年夏秋,决定抢建黎(塘)湛(江)、鹰(潭)厦(门)两条铁路。这两条铁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条靠近台湾,一条靠近海南岛。在敌舰封锁东部海岸,阻挠我国对外通商的严重情况下,加紧抢建黎湛铁路,开辟湛江港,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意义非凡。
1954年8月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召见王震司令员,交谈间,毛主席递给王震一本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一度辞去政务,专心从事铁路建设,然而他的规划没有实现。

1955年,王震和参加黎湛线铁路通车典礼的华南各界人民代表参观郁江大桥。
王震深知这两条铁路的重要意义,但如今要在短时间内修好,难度不小。为了确保顺利完成任务,战争年代就屡屡冲锋在一线的王震做出了一个决定:将铁道兵总部机关从北京搬到铁路工地去,就近指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避免了指挥不畅等问题。
自受领任务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王震在黎湛铁路线路沿线带队勘察,论证铁道走向,掌握第一手数据。1954年9月25日,黎湛铁路正式动工,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和两广沿线10多万民工同时在300多公里的铁路上筑路。由于指挥得当,计划周详,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胜利完工,黎湛铁路于1955年7月1日全线通车。全国人民称这个建设速度为“革命速度”,赞誉铁道兵为“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
黎湛铁路胜利建成,鹰厦铁路的建设也上了快车道。1955年5月,黎湛铁路通车前夕,王震率铁道兵总部移师福建南平,在那里着手指挥8个师又1个独立团,以及闽、赣两省12万民兵,投入抢建鹰厦铁路的战斗。
王震更是在鹰厦铁路建设过程中在武夷山、戴云山隧道工地蹲点,和风枪手、爆破手研究打眼、爆破办法,甚至接过风枪操作。司令员以身作则,官兵干劲十足。经过艰苦奋战,鹰厦铁路仅用22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1956年12月9日竣工通车。

王震在批阅文件。
回想王震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不论是为兵、为农还是为工,无处不体现了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冲锋精神,敢挑重担、一往无前的担当精神。
世界上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世界上没有完成不了的艰巨任务。当兵打仗,不怕征途的遥远,打出漂亮的歼灭战;垦荒戍边,不怕边疆的荒凉,结出美丽的丰收果;建设施工,不怕工期的紧张,干出一流的业绩。这,也是这位开国上将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正所谓:
一马当先冲云天,南下北上只等闲。
陕北江南耕耘事,戍垦流芳疆塞边。
路通东南重任负,心无旁骛只向前。
雷震寰宇垂青史,将军英名传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