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没想到真要打仗只是其中一方面。
史料记载,“九一八”当晚,进攻北大营的日军独立守备队第2大队只有600余人;而守卫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全部兵力却超过了8000人。
日军这支独立守备大队,只是一支铁路治安部队,以轻武器为主,仅有的重炮,炮弹极为有限;而第七旅则是东北军的“模范旅”精锐,不但枪炮齐全,甚至还有一支成建制的坦克部队。

纸面上兵力如此悬殊,日军为何还敢如此冒险?
是日军预见到了不抵抗命令么?没有,但他们能确定的是,对面这支中国军队早失去了血性。
其实在“九一八”之前,日军在东北曾发起过无数次挑衅行动,而东北军普遍的态度居然是“任你捣蛋,老子就是不反抗”。
“不反抗”就不会给日军侵略的口实——这其实是既一厢情愿又厚颜无耻的借口。实际上的原因是,这支军队上上下下很多人对日军产生了深深的畏惧心理。
东北军来源于清政府的北洋军。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再到中东路事件,这支军队已经逐渐流失了对抗外敌的勇气。在很多人看来,日本实力强大日军训练精良不可战胜,无论日军再怎么过分,自己也要能忍则忍,不能忍也得继续忍。
如此逻辑,发不抵抗命令也就理所当然,执行不抵抗命令更是理所当然。
4
1931年9月18日22:20,随着南满铁路柳条湖段上一声爆炸,日军开始袭击北大营。
当日军士兵们战战兢兢地冲进营区的时候,他们惊异地发现,这个兵力雄厚的军事目标,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存在。
军械库房大门好好地上着锁,里面是整整齐齐的枪械弹药,坦克也安安静静地停在车库。
有的中国士兵还在床上等着长官们去交涉,直到被日军破门而入后,被直挺挺地捅死;还有人则一直躲在床下,既不去拿枪也不敢跑,在茫然不知中就被步枪打死。
还有的士兵甚至军官,一听到枪响就换上便装,一跑了之。
几个小时后,仅仅付出2人阵亡的代价,日军就轻松攻占了整个北大营。
受此鼓舞,日军开始攻占沈阳、长春、铁岭,继而是整个东北的大好河山沦陷,几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无数黑土地的资源被掠夺。再之后,便是全面侵华战争。
整个14年的抗战,中华民族因日本侵略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我们想象,若当年北大营的那支军队不是这个样子,而是一支忠于职责、勇于反抗的军队,那他们的抵抗必定令日本关东军的冒险“豪赌”失败;而如果日军在受到挫折并深深认识到中国军队抵御外辱的决心勇气后,他们的野心和胆子一定不会如此之大,那我们民族承受的苦难会不会少很多,无辜牺牲的同胞是不是也会少很多?
5
历史不容假设,但可以警示未来!
唯有一支时时刻刻枕戈待旦的军队,唯有一群忠于国家、充满血性的军人,才能支撑起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希望。
“九一八”的警钟每年都会响起,这是为曾经的国耻家恨而鸣,是为今日军人的职责担当而鸣,也是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鸣。(熊爸)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