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山县沕沕水发电站——

解放战争中诞生的“红色发电厂”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杨宏伟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19-12-22 11:30:32

沕沕水发电站“边区创举”纪念石。资料照片

朱德亲启水轮机发电

1948年1月25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晋察冀边区政府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沕沕水发电站的落成典礼。参与建设的专家、教师、学生、当地百姓都非常激动,早早聚集到了发电站前。

上午10时,一辆美式吉普车沿着险隘河缓缓驶来。车停村口后,身材魁梧、神采奕奕的朱德总司令走下车来。只见他身着缀着补丁的灰色棉布军装,脚蹬一双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长筒马靴,面带笑容,不时停下来向群众招手致意。朱德总司令在热烈的掌声中向大家讲话,他代表党中央向参加沕沕水发电站建设的全体同志表示祝贺,并对沕沕水发电站的建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现在修建这个发电站能够帮助生产军火,将来还能够帮助农村建设,并且是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范围的一部分……”接着,朱德总司令向大家介绍了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他满怀信心地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大家听了十分高兴,备受鼓舞。讲话结束后,举行了隆重的授奖仪式。晋察冀边区工业局决定给第一发电工程处集体记大功一次,并颁发了奖状,向沕沕水发电站赠送了刻有“边区创举”4个大字的纪念匾一块,还向发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先进模范人物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最后,朱德总司令为发电站剪彩,并亲自开启了水轮机的闸门。顿时,水流湍急,发电机组有节奏地旋转起来,用彩色灯泡组成的“支援前线”4个大字闪闪发光。沕沕水发电站,说它是“边区创举”,不仅因为它包含了发电站本身的许多首创,而且它的诞生也改写了历史篇章,它是我党我军革命历程中史无前例的创举,成为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祥地。

电力输送到附近的9个兵工分厂,各兵工厂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轰鸣的马达声中,工人们昼夜奋战。他们生产的武器弹药不仅供应了临汾、济南、太原战役的需要,而且给辽沈战役、淮海战役送去大量弹药,有力地支援了伟大的解放战争。

为中共中央机关送电

1948年3月,中共中央完成了转战陕北的任务后,决定东渡黄河向西柏坡转移,与中央工委汇合。中央机关从陕北向西柏坡转移途中,为了解决中共中央到达西柏坡的用电问题,第三兵工生产管理处党委就向沕沕水发电厂下达了向西柏坡架设专线的任务。

为了安全保密,万无一失,厂长商钧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成立专线架设小组,由政治上可靠、组织能力强、工作踏实的外线电工王肇文担任组长,另外选派了6名架线工人为成员。在王肇文同志带领下,专线架设小组奋战了半个月,克服了重重困难,架设线路27公里,把电送到了西柏坡,为中共中央机关大院送上了电,圆满完成了这一光荣任务。据王肇文回忆:“我们大约六七个人,从距离西柏坡最近的三家店开始铺设,经过洪子店把电送到西柏坡。三家店到洪子店是我们铺设的电线,而洪子店到西柏坡是解放军铺设的电线,双方同时进行,到1948年夏天,西柏坡就通上了电。”

据商钧厂长回忆:“通上电后,为了安全起见,我还去西柏坡检查电路情况,并在西柏坡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确定没有问题以后,才返回厂里。”有了电,中共中央机关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满足了办公照明、发报、广播用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彻夜不熄的明灯下,组织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新中国成立后,沕沕水发电站日夜发电,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75年当地政府对电站进行了扩建,改装了一台新的发电机,并入国家电网。为了发挥这座红色发电厂的教育功能,有关方面在发电厂旧址还专门修建了沕沕水发电站纪念馆,当年建发电站时使用过的部分工具、电缆都被陈列在其中,而当时的建设过程也被制作成系列油画,结合当时的珍贵图片,展示给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