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英雄航天员”聊聊梦想
■李治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顾莹
“春天最美的颜色,就是你们身上军装的颜色。”
前不久,“英雄航天员”邓清明走进国防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与年轻学员开启了一场逐梦太空的对话。
报告会一开始,邓清明就回忆起刚入选航天员大队学习理论知识时,遇到了很多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教员。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算是你们的大师兄,我就像回到母校,给‘家人’讲课一样,有一种亲近感。”一句话瞬间拉近了台上台下的距离。
就在前一天,该校举行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暨第二十二届空天科技文化节开幕仪式,与邓清明一同来到校园的,还有当年搭载他往返太空和地球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它将永久“定居”大学。
“是它带我飞上太空,见证了梦想的实现。”讲台上,邓清明说起这位阔别已久的“老朋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在为返回舱落户大学揭幕后,邓清明曾几次抚摸舱体,难掩激动。
坐在台下,学员肖金钊心情激动。肖金钊第一次看到邓清明的名字,是高三时一次月考,语文作文题材料中介绍了邓清明的经历,让他敬佩不已也充满好奇:“是什么激励他日复一日坚持下来?”
肖金钊一直记得邓清明说的那句话:“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肖金钊很想亲耳听邓清明讲述人生经历,尤其是25年等待的时光,如何一次次调整心态,坚持训练。
此时,看到台上的邓清明,肖金钊的眼眶有些发红——他真的见到了心中的英雄。“他看起来不年轻了,但举手投足间十分有力量。”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一个个故事……描画出一名航天人努力追梦的姿态,掌声数次在耳边响起。肖金钊找到了答案,这也是平时教员经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航天没有99分。
“作为航天人,毫厘偏差都可能导致重大失误。邓清明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就是为了随时以满分的状态去迎接任务。”肖金钊回想起一次做实验,因为插错一根线导致电阻短路,小组辛苦准备的实验以失败告终。此事虽时隔已久,但肖金钊至今想起仍心存愧疚。望着台上的邓清明,肖金钊暗下决心向英雄学习:“我渴望通过坚持突破自我,通过毅力克服困难,用航天人的严谨细致面对每一次任务、每一项挑战。”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执行飞天任务那年,学员林尚锋正在读大二。他记住了邓清明的名字,记住了他25年终圆飞天梦背后的坚持。
进入大四,一想到毕业分配,林尚锋有时也会感到焦虑,这源于对未来的未知。那天,他坐在台下,亲耳听邓清明讲述自己的故事,内心产生了不一样的触动,那是与大二时截然不同的感受:“那时是在心中树立了一个偶像,现在偶像的精神变得具象化,告诉我该何去何从。”
邓清明说:“无论年龄多大,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这句话让林尚锋热血沸腾。当天晚上,他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我应当时刻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利用毕业前剩余不多的宝贵时光,加紧查漏补缺,加快能力生成,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
这是一场颇具感染力的报告,也是一次大思政育人的生动实践,点燃了学员们追求航天梦的热情。
互动交流环节,学员踊跃提问:“当您坐着飞船飞向太空时有什么感觉”“25年的‘备份’生涯,您曾多次燃起希望又落空,是如何一次次说服自己坚持下来的”“您觉得作为科大人,作为航空航天专业人,我们要如何做好投身航天事业的准备”……
邓清明结合人生经历,耐心地一一作答,并为学员送上自己在空间站拍摄的照片留念。
报告会尾声,邓清明送给学员们一段话:“希望优秀的科大学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有梦想的人了不起,有梦想的人一定会了不起。”
学员卢字雄即将毕业,听完报告他说:“邓清明追梦航天的经历,不仅是探索未知的壮举,更是对信念与毅力的巨大考验。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源于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即将奔赴部队,我要时刻谨记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以团队荣誉为先,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与挑战,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就一定能抵达梦想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