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航空大学某部开展“明星”评选活动激发强军动力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姜涛  周大钦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5-08-10 06:36:21

海军航空大学某部开展“明星”评选活动激发强军动力——

“强军大潮中,我是浪花一朵”

■姜 涛  周大钦

日前,海军航空大学某部第七届“感动中队”人物评选活动圆满结束。营区荣誉橱窗里张贴的“感动中队”人物照片和先进事迹,吸引不少官兵驻足观看。

令官兵感到欣喜的是,这一届“感动中队”人物不仅有因战备训练表现出色荣立三等功的一级上士刘庆,还有“业务之星”“文体之星”“蜕变之星”等,评选范围明显比以往更加广泛。

“身边典型离官兵最近,示范引领效果更好。他们的奋斗故事和成长经历,是激励大家扎根军营、建功岗位的鲜活教材。”该部领导介绍,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激励作用,持续营造强军打赢的浓厚氛围,他们连续多年组织“感动中队”人物评选活动,并邀请先进典型登台讲述个人成长经历,让官兵学有榜样、练有动力、干有方向。

站在荣誉橱窗前,该部某中队罗教导员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感动中队’人物评选广受官兵好评,源于部队此前作出的一次改变。”

2019年,该部某中队发起“感动中队”人物评选活动,在官兵中反响热烈。为此,该部机关将这一活动推广到所属全部中队。起初,官兵积极性很高,都憋着一股劲苦练精训,力争成为“感动中队”人物。然而,时间一长,该部领导发现,官兵对活动的反应出现了两极分化:少数训练尖子热情很高,更多官兵的参与热情却不断“降温”。

针对这一反常现象,他们深入官兵中调研发现,以往评选“感动中队”人物,主要是看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取得名次、创破纪录的情况,入选官兵大多是军事训练尖子。这样一来,部分后勤保障岗位的官兵尽管工作努力、成绩突出,但在评选中不占优势。久而久之,一些官兵对评选“敬而远之”。

“每名官兵、每个岗位都是强军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先进典型评选应调动每个人积极性。”该部党委就此组织官兵展开专题讨论,鼓励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为改进评选办法提供“金点子”。

讨论中,有的官兵认为,军事训练优秀才是真优秀,评选先进典型要求“军事过硬”理所应当;有的官兵则认为,军事训练是重要标准,但不应该是唯一选项,还应兼顾岗位职责、平时贡献等因素;还有的官兵认为,评选标准要科学全面,只有真正反映不同岗位官兵的贡献率,才能有效增强官兵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

“军事训练是部队经常性中心工作,荣誉表彰应当立起向备战打仗倾斜的鲜明导向,但每个岗位都是战斗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评先评优理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在全面采纳官兵合理建议基础上,该部党委决定,“感动中队”人物评选活动,要面向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优秀官兵,扩大覆盖面、突出代表性。为确保评选对象广泛覆盖,他们将“感动中队”人物评选细分为“进步之星”“业务之星”等6个类别,让实干者、奋进者都有机会登台领奖。

某中队中士吴鸿翔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用心维护信息管理、飞行训练等多套保障系统,大幅提高官兵工作效率。他还针对营区网络数据传输量大、传输速度慢等问题,研究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因表现出色,吴鸿翔当选“业务之星”。

某中队下士张齐能文能武,不仅先后3次在大项比武活动中夺冠,还擅长演讲朗诵,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文艺晚会和演讲比赛。此次评选中,张齐被评为“文体之星”。

“强军大潮中,我是浪花一朵。被评为‘感动中队’人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只有再接再厉、继续拼搏,取得新的成绩,才对得起这份荣誉。”某分队中士张国帅说。大学毕业入伍后,因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匹配,张国帅一度感到迷茫。“感动中队”人物评选标准修改后,他重新找准奋斗方向。

去年,张国帅结合自身保障经验,对某型软件提出改进意见;根据岗位实践不断总结装备故障规律,自主编写《业务排故手册》供技术骨干参考……张国帅的“华丽转身”,官兵有目共睹。此次评选,他高票当选“蜕变之星”。

榜样力量催人奋进,身边典型鼓舞斗志。“看到同年入伍的战友被评为‘感动中队’人物,我很羡慕。”训练场上,正在进行战伤救护训练的中士姚伟感慨地说,“相信经过刻苦训练,我也能成为大家眼中的‘星’!”

姚伟告诉笔者,他针对自己的短板弱项,制订了一份“军事训练补差强训计划”,下一步要努力练强本领,争取早日实现梦想。

漫步该部营区,荣誉灯箱璀璨耀眼,荣誉橱窗引人注目,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彰显着官兵奋斗拼搏、岗位建功的强军风采。

近日,一场多机型、多课目高强度飞行训练拉开战幕。该部官兵斗志昂扬、士气高涨,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