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交心微观察丨这位指导员咋跟小马扎挂上了钩?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杨茂生 张文哲 童祖静 责任编辑:陈磊 2024-06-24 06:35:52

谈心交心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有效手段。请看陆军某旅一名基层主官走进兵心的故事——

拎上小马扎,扎进兵中听心声

■杨茂生  张文哲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童祖静

插图:方  汉

“指导员去哪了?”

“看看他的小马扎就知道了。”

这是陆军某旅支援保障连官兵耳熟能详的两句对话。

指导员咋跟小马扎挂上了钩?事情得从3年前说起。

2021年下半年,殷舶航走马上任,成为该旅支援保障连指导员。经过深入调研,他了解到,连队是调整改革中新组建单位,官兵从多支部队转隶而来,一半以上的班排常年分散在外执行任务,连队主官与班排骨干、班排与班排之间交流机会少、互相不熟悉。缺少并肩战斗、共同奋斗的经历,官兵感情不够密切,连队各项工作开展一直不温不火,全面建设水平始终在低层次徘徊。

与支部一班人反复研究后,殷舶航决定把谈心交心作为破局的关键一招:打开官兵“心门”,走进战士心间,通过密切战友情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

某排三班战士小黄至今记得,殷舶航拎着马扎来宿舍找他谈心时的情景。当时,作为训练尖子的他考核成绩下滑,被班长批评“冒尖了就翘尾巴”。谈心开始前,他担心“言多必失”,给自己定的原则是“指导员问啥就答啥,走个过场”。

小黄没想到,指导员坐在马扎上,面对面全程认真听,交流时就像好友之间聊天,让他不知不觉敞开了心扉……

原来,在此前的一次训练中,小黄不慎崴了脚,继续训练担心伤势加重,请假停训又怕拖了连队后腿,反复考虑后决定“轻伤不下火线”。结果,带伤训练导致伤势加重,进而造成训练成绩下滑。班长不知情,还严肃批评了他。

那次谈心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小黄将个人情况、心里委屈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

了解实情后,殷舶航立即安排小黄到医院就诊,叮嘱他定期理疗,还不时打电话询问恢复情况。一段时间后,小黄伤愈归队恢复训练,还结合这段训练伤诊疗经历,向战友分享“训练伤防治与康复”小技巧。回忆起指导员的那次“突然到访”,小黄话语质朴:“指导员面对面坐在马扎上,使我真切感受到他的关心关爱!”

从那以后,拎上小马扎进班排、训练场,成了殷舶航的一个习惯。一有时间,班排宿舍、训练场馆、学习室内,处处能看到他与官兵谈心交心的身影。

侦察排班长王飞曾多次带领全班在大项任务中取得佳绩,但个别战士在谈心中向殷舶航反映:班长带兵方式有些粗糙,组训方法单一。当时,恰逢殷舶航带领侦察排参加海训,便决定利用训练间隙找王飞谈谈心,进一步了解情况。

“训练成绩不行,主要是战士不努力。”第一次谈心时,王飞坦率地告诉他,侦察排海训成绩此前一直不太理想,作为一名老班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组训自然是“方式方法讲得少、猛练苦练提得多”。

作为一名基层主官,殷舶航理解王飞这种急于把训练成绩抓上去的心理。但他也知道,一味强调下苦功夫而忽视科学组训,最终可能“欲速则不达”。

第一次谈心后,殷舶航没有跟王飞讲大道理,而是在海训教学方法上做文章。他先后查阅大量训练资料,还多次请教旅作训科参谋和军校教员,总结出“水盆里练憋气”“水面上练漂浮”等进阶式海训方法。

海风习习,浪花低语。第二次找王飞谈心时,殷舶航不仅带上了马扎,还拿着自己的训练笔记,给他逐条介绍自己总结的海训方法,并诚恳建议王飞在组训时“试试效果”。

王飞运用新的海训方法组训一段时间后,班组成绩明显提升,多名训练骨干向殷舶航反映:“王飞班长近期仿佛变了一个人,不仅脾气温和了许多,还总把‘科学练兵’挂在嘴上。”那次海训结束后,王飞主动找殷舶航交流:“指导员,你不仅帮我找准了自身短板,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谢谢你!”

谈心交心不是干部对战士的单向说服教育,而是一场心灵交流的“双向奔赴”。干部往往也会在谈心中被触动、受教育。

去年5月,工兵排一级上士何开洪即将服役期满,留队意愿强烈。能力素质过硬的他,只要在接下来战区陆军组织的比武中拿到名次,梦想便不难实现。然而,比武通知正式下发后,何开洪却没有报名。

咋回事?这出人意料的决定,令殷舶航有些不解。课余时间,殷舶航坐在小马扎上,与他促膝交谈。这名老兵道出心声:虽然离队参加比武能为自己增加一项过硬成绩,但连队马上就要机动千里执行大项任务,其他技师经验不够丰富,他担心装备一旦出现问题处置不了,可能影响任务完成。思来想去,他决定主动放弃比武机会,为连队“站好最后一班岗”。

听闻老兵一席话,殷舶航心里满是感动。本来想做老兵的工作,结果老兵的觉悟让他肃然起敬——“这就是进退走留听从组织安排!每名官兵都应向这名老兵学习!”

出于对战士成长进步负责的考虑,连队党支部几名支委先后与何开洪谈心,成功说服他报名参加比武。最终,何开洪取得战区陆军第一名的好成绩,当年成功通过各项考核晋升三级军士长。

俯下身子倾听官兵心声,在谈心交心中知兵懂兵,这样的爱兵故事还有很多。

“身在基层未必知兵。如果把谈心交心局限在办公室、会议室,官兵难免会有些拘束,让谈心交心变成了‘例行公事’。”殷舶航说,身在基层也要常“下”基层。谈心交心就是要走进战士心里,面对面倾听大家的真实想法,了解战士遇到的烦心事、挠头事,并及时帮助解决。

拎上小马扎,扎进兵中听心声,也让基层干部的好作风扎根连队。在殷舶航的带动下,连队干部骨干主动找战士谈心交心的多了,连队内部关系更和谐融洽。“晾衣架数量要适当增加”“训练间隙的小讲堂内容过于单一、形式不够灵活”“下午体能训练后,饭菜不能太热”“小张最近准备订婚,要合理调剂安排他休假”……

“小小的马扎,两条腿紧紧围绕着一根铁轴转,才能撑起平稳的面。正如一个连队,官兵心连心,拧成一股绳,才能撑起一片天。”殷舶航说,随着谈心交心活动逐步走向深入,他和连队干部知兵录上记录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详细。随着一个个待办事项“打钩销账”,官兵学习训练积极性越来越高,连队凝聚力越来越强。

从训练成绩垫底,到年终考核第一,营盘还是那座营盘,兵还是那群兵,但同一个连队却有了完全不同的精气神,殷舶航和连队党支部一班人为此深感欣慰。

“马扎虽小,折射的却是干部俯下身子知兵爱兵的好传统、好作风。”谈及支援保障连官兵发生的可喜变化,正在该连蹲点的一名旅领导认识深刻,“基层官兵之间虽然天天见面,但更重要的是走进彼此心间。身在基层更要心在基层,基层干部只有与战士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同干事、共建连的强大合力。”

前不久,殷舶航被提拔为旅战勤计划科参谋。临行之前,官兵依依不舍地对他说:“欢迎指导员常回家看看,坐着小马扎和我们聊聊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