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正气歌丨党员的好样子一眼能看出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韩建军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25-10-15 06:49:00

党员的好样子一眼能看出

■韩建军

1948年春节,松花江畔的富锦城,几名进城买年货的农民,走近柜台对营业人员认真地说:“我们要买共产党像。”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些不可思议。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共产党像”是有的,那就是无数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好样子。

每个党员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都会作出公正的判定和比较。可以说,共产党人的好样子,永远也掩盖不住。这个样子是信念、觉悟和作风的外在反映,是发自于内心、流淌于血液、融化为人格的精神气质。

曾任冀鲁豫军区四分区司令员的张公干同志,是一名老党员,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作兵运工作,1947年夏率一个团起义。他10多年战斗在敌营,自然是十分秘密的,但有些人猜测他是共产党员,说他“不捞钱、为人正、不讲吃、不爱穿,还不是共产党”?张公干以自己高尚的人品,扩大了党的影响,为他以后率部起义创造了条件。

陈再道上将曾说,战争年代,谁是不是共产党员,一眼便能看得出来。作战勇敢、不怕死、冲在最前面的,肯定是党员。1949年冬,在一次农村土改会议上,一名老党员讲:“这些年大家总是嘀咕,党员在哪里?我就是一个。”下边有人高喊:“我们早就看出来了!”在百姓眼中,遇有危险,拼命保护群众的人;支援前线,跑在前头的人;宁肯自己挨饿,省下口粮接济乡亲的人,十之八九是党员。

谈起焦裕禄同志,兰考人民至今还记得:他经常到老百姓的家里,看看住得咋样;掀掀水缸盖,看看喝得怎样;瞅瞅饭碗,看看吃些啥。虽然他轻车简从,但群众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早已判断出他肯定是党员干部。这说明,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党员,主要不是靠戴胸卡,或“在脑门子贴上党员标签”,而是靠党员自身良好的形象和作风。

“门巴将军”李素芝曾回忆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赴藏北巡诊的途中,路遇一名被冻得瑟瑟发抖的藏族老人。他把老人扶上车后,发现老人仅穿一条单裤。于是,他给老人送上随身携带的一条棉裤。老人感激地说:“你一定是共产党员!”李素芝说,那名老人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在群众的眼里,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党的“代表者”。

“员”字前面就是党,党员的形象就等同于党的形象。谷文昌同志常说“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杨善洲同志坚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黄大年同志立志“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杨业功同志笃定“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党员干部的宗旨本色不能变,一心为民的赤诚不能变,清正廉洁的品格不能变。

杨得志上将在回忆录里写道:“在井冈山时期,红军中的党组织是秘密的,但究竟谁是共产党员,大家都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原因就在于这些党员,平常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险时刻能豁出来。事实证明,一个能让人一眼看出来是党员的样子,就是党员干部的好样子。具体一些,这就是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样子,这样子永远闪光、不可磨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