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望读者
一个甲子的时光悠然而去,有多少往事已被历史悄然湮没,但在我们这个崇尚英雄的国度里,一位抗美援朝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不应被淡忘,更不应找不到回家的路。
如果说烈士的籍贯是安徽砀山,那么该县相关部门的档案里为何没有留下与烈士有关的只言片语?
如果说烈士的籍贯是山东海阳,那么档案中为何清晰地写着:江苏砀山?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曾采访过海阳市朱吴乡七寨村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孙兆乐,他对我们说:你们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去思考几十年前的战争。那时候朝鲜战场条件很艰苦,粮食给养奇缺,特别是棉衣得不到补充,冻伤减员很多。战场上,安葬好牺牲的战友后,有的官兵会把战友留下的衣服穿在身上。战后根据烈士衣服上的地址进行登记,很多时候就张冠李戴了。
这样的说法,可否取信?
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海阳市北城阳村那些还健在的王学风的少年伙伴们,紧紧拉着我们的手一遍遍地说:照片上的王学风绝对就是俺村的王学风!你们一定要帮忙,好让他早点回家。可我们几个县级市的作家协会成员如何有能力破解谜团?
如何才能去伪存真,还英雄身世的真相?
我们写下这些文字,除了出于对英雄的敬仰外,更希望引起广大读者及有关部门的关注;希望热心人士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线索;希望尚健在的、王学风昔日的首长和战友能为我们提供第一手资料;希望当年曾被王学风强令撤下阵地的董万玉还活着,能为我们讲述王学风更多的故事;希望英雄的身世之谜早日揭开,英雄能早日魂归故里!(于培伟、孙海云、田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