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集团军某旅四级军士:排爆清障,有他无畏

来源:国防部网 作者:海洋 郭龙佼 责任编辑:焦国庆 2018-08-24 08:02:11

对第79集团军某旅四级军士长何丰来说,排障现场的险情是不可预测的,只有本领过硬才能见招拆招、化险为夷——

排爆清障,有他无畏

一枚长达2.75米的某型未爆弹,扎入山腰,只有不到20厘米暴露在外。排除危险的正确方法是先由工程机械牵引未爆弹,露出其战斗部,然后引爆。可是,这发未爆弹露出部分太短,稍有差池,便有可能瞬间发生爆炸,吞噬周围的一切。

这是前不久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展开野外驻训时遇到的一幕。“让我来!”循声望去,大家把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四级军士长何丰的身上。

何丰,该旅官兵们习惯称呼他为“全能技师”。入伍15年,他熟练掌握20余种小型机具的操作与使用,以及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吊车、平路机、压路机和汽车等10余种工程装备的驾驶,多次出色完成多次抢险救灾以及大型演训任务。在普通一兵的岗位上,他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一次荣获优秀士官人才奖,赴马里维和期间荣获联合国二级勋章一枚。

伴随着机械的轰鸣,铲车每伸展一次斗齿,就像是在火药桶上跳一次舞。此时,无论是何丰还是辅助人员,以及坐镇指挥的旅领导,呼吸都逐渐缩紧,心跳仿佛是被时间的“大手”捏住了不让放松……何丰镇静观察,沉稳操作,3个小时后,终于拉出未爆弹的战斗部。最终,与引爆未爆弹的轰鸣声一起响彻云霄的,还有在场官兵的欢呼声。此时,何丰才敢松开操纵杆上的双手,靠到椅背上,想擦一擦眼角的汗水,却发现自己的手臂已不听使唤……

在岗十几年,何丰不曾准确记得自己执行任务的次数,他把每一次任务都当做第一次去完成。若有令,命必达。他不会因难度大而“靠边站”,更不会因有危险就“向后转”。越是危险的任务,他越冲锋在前、一马当先。

断壁残垣排险障,我不担当与阿谁?隆隆的爆炸声,浓烈的刺鼻硝烟,一座座轰然倒塌的高大建筑物……位于马里加奥市郊区的一座小镇被恐惧和死亡的气息笼罩着。爆炸现场一片混乱,只待工程机械清理完废墟后,工兵才能排爆。面对随时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爆炸的残留弹药,来自其他国家20多名工程机械操作手们,无一人敢上前。

随着一声战友熟悉的那句“让我来”,何丰挺身而出。艰难清理6个小时,伴随着现场的热烈掌声,何丰圆满完成排障任务。

关键时刻敢于拍胸脯的自信,源自于何丰对自身专业的专注、严谨以及追求完美、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

何丰的刻苦是出了名的。何丰喜欢学习,善于钻研。为了能更好地操纵机械,减少手臂操纵机械时的失误与误差,他不断加强手臂力量练习:手臂酸了,继续坚持;力度不够,再来……夏天,穿着防护服坐进温度高达35摄氏度的机械驾驶室,汗珠成线状顺着脸颊流下。为了更全面了解工程机械,他积极与厂家沟通请教;休假回家,何丰也不闲着,租用地方工程机械,进行更高难度的练习——挖掘机开瓶盖,推土机推1厘米厚木板。

“没有过硬的本领,就不可能完成任务。排障现场的险情是不可预测的,只有本领过硬,才能‘见招拆招,化险为夷’。”凭着一股子韧劲,何丰完成了成千上万次的练习,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更总结出了新的人装结合训练方法。

未爆弹成功排除不久,该旅组织的一场挖掘机二练习创破纪录比武便拉开帷幕。

完成作业前准备,启动车辆,挖掘一个5米长3米宽2米深的平地坑,熄火下车……随着最后一名作业手作业完毕,考核组开始评分工作。

7分36秒,何丰的军旅生涯,又多了一个第一。(海洋、郭龙佼)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