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国仁和他的门巴学生们。王添昊摄
今年,周国仁“兵龄”二十,“教龄”十八。
2000年的一天,入伍1年零9个月的周国仁正在营门口站岗,忽然瞥见每天的这个时候,兴高采烈背着书包去上课的男孩索朗次仁,正牵着骡马背着猪草,无精打采地往家里走。周国仁心下奇怪:索朗是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怎么旷课了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国仁从校长口中得知,好几个老师因为乡里的条件太艰苦而选择离开,导致学校老师严重缺编,索朗所在班级正是因为没有老师上课,不得已解散了。
校长的长吁短叹深深地刺痛了周国仁。高中毕业时,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周国仁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想读书,没书读”的滋味,他比谁都清楚。可自己毕竟还接受了基础教育,如今这些门巴娃小小年纪就没有书读,他们的未来会走向哪里?一想到这儿,周国仁更加坐立不安。
思前想后,他决定利用业余时间,为孩子们辅导授课。周国仁的申请,很快通过了军地的考察和批准。他正式成为背崩乡希望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一代就是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