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风基因塑行立威——
“战士心里有杆秤,兵当得怎么样,得由他们说了算”
在某特种作战旅“团结巩固大功连”当兵锻炼期间,陆军防化学院教员徐勇体重降了25斤,3公里武装越野成绩提高了2分多钟,以前有点恐高的他,现在也能帅气地从十多米的滑降平台上凌空飞降。他自己却说,最大的收获,是找回了硬朗的军人作风,拉近了与战士之间的心灵距离。
刚接到当兵锻炼通知那会儿,徐勇心里有些发怵:“我一个防化专业的教员,到特种部队当兵锻炼,会不会适应不了?”
在连队期间,两件事让徐勇彻底改变了“适应不了”的想法。
当时,连队在野外驻训点备战“特战奇兵-2018”比武,他参加了“特战小队连贯演练”课目训练。一次摸底考核,15个小时的夜间连贯作业后,大家都疲惫不堪。最后一个课目,特战队员们在人人背70多斤重背囊情况下,还要携行一个120多斤的假人奔袭7公里。作为院校教员,他被“特批”不需携带背囊。武装奔袭结束,徐勇诧异地发现队员耿红玉满嘴都是血。原来,平时体能素质并不突出的耿红玉是硬顶着坚持了下来,奔袭途中咬牙坚持竟把嘴唇咬破了,这让徐勇感到一阵脸红。
参赛前的另一次考核,作为参赛预备队员的少数民族战士邱母五牛拼劲了全力,最终晕倒在武装应用攀登考核场。徐勇和战友们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发现他不仅鼻梁骨被摔骨折,而且胳膊骨裂。“作为预备队员,干嘛那么拼啊?”徐勇疑惑不解。“不这样拼,咋能上比武场?”邱母五牛嘶哑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坚定。
对照这两件事,徐勇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从地方大学入伍后,一直在院校当教员。从校门到校门的经历,让他少了“兵味”“军味”,对自己的要求也有所放松。刚开始训练时和连队其他人标准不一样,他也一度觉得“理所当然”。
打那以后,徐勇不再拿自己是“教员”当借口,而是真正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当成连队的一名战斗员。为了克服滑降训练中的恐高心理,他从2米高跳台练起,逐步增加到5米、10米,登上的跳台越来越高,“心魔”也逐步被打败,高空滑降、武装攀登等课目都能顺利完成。
“战士心里有杆秤,兵当得怎么样,得由他们说了算!” 经过5个月的锤炼,徐勇用看得见的转变赢得了官兵的心。离开连队前,指导员李元郑重地把特战臂章戴到徐勇胳膊上,告诉他:“你是一名特种兵,到哪里都要有特种兵的样子!”
“有心之人,即使只去过一个地方,也能留下一千个思考;而无心之人,纵然踏遍千山万水,顶多留下一大堆摆着不同姿势的照片。”回到学校,在当兵锻炼交流会上,徐勇说出的这段话,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陆军步兵学院女教员谢婷当兵锻炼的连队是全为男兵的某合成旅“坚守英雄连”。报到当晚,得知连队第二天要去山区驻训,她主动请缨一同前往。同吃、同劳动、同训练、同娱乐,谢婷忽略了自己的性别,和战士们打成了一片,成了大家的知心大姐姐。“是个女兵的样子!”离开时,大家都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补上了基层这一课,兵味军味更浓了;经受了艰苦环境历练,吃苦奉献精神更强了;提高了军事素质,更像一个合格兵了。在一个个作风硬朗的荣誉营连当兵锻炼归来,院校和科研机构干部们收获满满。他们返回工作岗位后,听到同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像是换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