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王启荣:守陵人用半生践行诺言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谢纯 方帅 责任编辑:丁杨 2018-11-30 21:43:24

那坡烈士陵园,坐落在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县城北面的山岗上,几经修葺,如今绿树成荫,巍峨壮观。

从山脚的陵园大门出发,377级石阶通往山顶的陵园广场,一座17.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在广场中央巍然挺立,两棵枝叶繁茂的木棉树高耸入云。

木棉树,又称英雄树;木棉花,也叫英雄花。那坡百姓都说,那坡是座英雄的城市,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木棉花。

守护着这座陵园的王启荣,也是人们眼中的英雄。2018年11月,王启荣被中央宣传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共同表彰为“最美退役军人”。

守诺

“假如谁在战场上‘光荣’了,活下来的人一定要去看他”

61岁的那坡烈士陵园原园长王启荣已经退休,但记者这次找到他,还是在陵园里。“这么些年过去,如果一天不来陵园走一圈,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从山脚走上山顶陵园广场的这条路,王启荣已经走了36年。站在山顶极目望去,整个那坡山城尽收眼底,阳光跳跃在一朵朵木棉花瓣上,满目生机。

“这棵木棉树,还是1980年冬天我们几个人从云南省富宁县拉回来的,那天还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几十年过去了,这棵树已经长的这么高了。”陪同记者参观时,王启荣指着陵园纪念碑右侧一棵高耸的木棉树回忆道。

从入园起,王启荣已经在陵园铺下了近万块瓷砖,种下7000多棵木棉、松柏,为牺牲的战友们筑起一座座墓碑。陵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碑一物,不仅镌刻着烈士们的鲜血和功绩,也记录着王启荣的峥嵘岁月。

1979年的冬天,作为那坡县国防旧村民兵哨所的一名机枪手,入伍第二年王启荣就参加了那场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时隔近40年,他对当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一场总攻发起前,哨所的13名哨员挤在一起。大家互相承诺:“假如谁在战场上‘光荣’了,活下来的人一定要去看他。”

激烈的战斗中,王启荣不幸负伤,右腿落下残疾,更不幸的是他的机枪副射手隆向东则在战斗中牺牲。

1980年10月,退役后的王启荣在安置工作时,本可以要求去供销社、百货公司这样别人眼中的“好单位”,但他主动申请到刚刚开始筹建的那坡烈士陵园守陵。他忘不了此前去陵园拜祭战友时,看到修建之初的陵园里荒草丛生,杂乱无章。他告诉自己,牺牲的战友,绝不能安息在那样的环境里。

从此,寒暑易节,木棉花谢了又开,草黄了又青。而王启荣在陵园里,一呆就是36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