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攻“老秃山”是1953年在朝鲜西线爆发的一场较为激烈的战斗。老秃山是黄海道涟川郡上浦防东山的一个无名高地,汉城的“大门”之一,是通往汉城的要塞,是美军前沿阵地重要的制高点,从1952年6月起,经敌我双方的反复争夺,致使山上草木皆无,成了一个光秃秃的山头,且尘土达一米厚,因而被冠名为“老秃山”。美军在老秃山上构筑了一百多个明暗堡和大量铁丝网,与坦克配合,形成了以15、16、17号高地为支撑点的密集火力,易守难攻的环形防御体系,邵作信所在部的兄弟部队曾五次攻打老秃山,但均被敌人反扑夺回。易守难攻的“老秃山”阵地上一片焦土,双方均伤亡惨重。1953年1月底,山上守军换成哥伦比亚营的一个加强连和美七师一部防守,并吹嘘“老秃山”是攻不破的铜墙铁壁。
1953年3月,上级命令邵作信所在部强攻老秃山,那时他在47军141师423团1营2连任3排长(以下称为邵排长),1营(营长杯宗云)担任主攻,1营的2连、3连为第一梯队。他们进入阵地后,就抢挖坑道,防御敌人炮火袭击,并秘密向敌接近,邵作信所在排处在阵地最前沿,虽对敌方前沿阵地的地形、工事、地堡、坦克的位置了解较多,但老秃山背后的地形工事情况对于他们而言还是未知的。1953年3月15日,当时的连长张金生让他带领炮兵部队的一个副排长和两名战士到敌后进行抵近侦查,那里是敌人的控制区,稍有不慎就会被敌发现,他们出发时带上随身武器,4颗手榴弹、两双鞋、望远镜及压缩饼干,连长又给他们每人一小瓶酒用来御寒。
邵作信的立功证书。
邵作信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邵排长四人抵达目的地后,发现老秃山焦土一片,而老秃山后面,敌方控制区的山头长满荆棘和草木。晚上8、9点钟的时候,他们趁着夜色小心翼翼的绕过敌巡逻哨,秘密地向敌后运动,而在途中需要趟过两道没过膝盖处的河流。3月的朝鲜,部队还都穿着棉衣,河中虽无冰,但也是寒水刺骨,他们过了一道河后,就把鞋子换掉,藏在石头下,以防被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