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4集团军某旅女参谋欧锋用拼搏奋斗一次次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义”。 尹嘉豪、杨 帆、康 雅摄
欧锋原名“欧凤”,她曾输掉了“最关键的战斗”
欧锋原名“欧凤”。
她至今记着高考前办身份证时改名的场景,那是她第一次明确地要给自己“重新定义”。
当天下午天气闷热,因为父母在外务工,欧锋自己带着户口本来到派出所。在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时,她盯着姓名那一栏思考了很久。“欧凤”这两个字她曾写了无数遍,但这一次她迟迟没有动笔。
取名为“凤”,是因为父母希望欧锋能像古代的公主一般享受荣华富贵。但欧锋天生争强好胜的性格与“凤”字格格不入。初中时,欧锋读了《花木兰》的故事,看到“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时,她产生了强烈的改名愿望。
翻遍新华字典,“锋”这个字让她眼前一亮。字典里“锋”字的释义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刀剑锐利的部分,二是指带头走在前列的人。小时候的欧锋和男生打架都没输过,骨子里要强的性格让她认为这个字和自己“天生般配”。
回过神来,看着手中的表格,她坚定地写上了“欧锋”两个字。
这一刻,欧锋实现了名字上的重新定义。但一直以来,她对个人命运重新定义的渴望比改名还要强烈。
欧锋在三湘大地的一个山村长大,那是一个直到2006年才有电视的地方。对于村中大多数女性来说,嫁人生子、务农持家是常见的人生“套路”。欧锋上小学时全村还没有一个女大学生,能读完高中的也寥寥无几。
上小学时,父亲告诉欧锋:“读书能改变命运,想要走出这里就要好好读书!”
这句话被欧锋当成人生箴言。好好读书,成了她认定能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除了学习,我就没有童年。”欧锋回忆,在村小学,她比别人用功得多。一个字写错了,她会回家重写好几遍。她长期“霸榜”班级第一名,毕业时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到乡镇中学,一家人对欧锋充满期待。
由于城乡教育差异,初一期中考试,欧锋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公布成绩的当晚,她把自己蒙在被子里痛哭。眼泪哭干,要强的欧锋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认输。”她加倍用功学习,每天上学来回的时间都拿来背书,不给自己放松的机会。凭着“死磕”精神,欧锋每次测试的成绩都有进步,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她考了全班第一名。这个名次一直保持到初中毕业,她也以优异成绩被县中学录取。
刚入县高中,情况惊人地相似。欧锋同样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实现了从倒数第一名到班级第一名的逆袭。
在实现人生重新定义的这场战役中,欧锋打赢了初考、中考两场战斗。但在最关键的高考战斗中,欧锋输得猝不及防。
这段经历一度让家人不敢相信。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欧锋还是全年级前二十名的“种子选手”。但就在高考前一天,欧锋身体极度不适,整宿头疼睡不着。身体不良反应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高考成绩出来,她距离二本线还差2分。
知道高考成绩的那一刻,在外打工的欧锋趴在桌上哭了一个多小时。因为经济原因,家里没让欧锋复读,把她送到了一所专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