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青年英模代表与新兵新学员对话交流活动发言摘登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李晶 2019-11-11 16:17:17

我的最美军装照

■海军临沂舰上士 郭 燕

郭 燕

很长时间以来,有一张照片让我骄傲不已。那是2015年从战火中的也门撤离中外公民时拍摄的。没想到,照片一经推出便迅速蹿红网络,感动了亿万网友。

我深深知道,让大家心潮澎湃的,不是照片中牵手的温馨瞬间,而是伟大祖国温暖与力量的彰显!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的思绪都会回到4年前那紧张的10个昼夜。

2015年3月26日傍晚,亚丁湾像往常一样平静,第19批护航编队临沂舰正为一艘外籍商船伴随护航。突然,我们接到上级命令:“暂停护航任务,立即向也门外海高速机动,听令执行撤运我国公民任务!”

舰艇随即调转航向,全速驶向亚丁港,第一时间转入战斗状态。那一晚,全舰灯火通明,官兵穿梭于战位、兵舱、驾驶室,恨不得马上把同胞解救出来。

作为舰上为数不多的女兵,我主动请缨加入安检队。安检区设在码头警戒区内,这里直面战火硝烟,离危险最近,也离同胞最近。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一遍遍在脑海中演练安检流程,模拟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

3月29日中午,临沂舰驶入亚丁港。此时,战火已经蔓延至港外,到处是枪炮声、爆炸声。临沂舰所有武器系统处于战斗状态,做好随时抗击的准备。

正在码头上急切等待的同胞们,看到威武雄壮的海军军舰,看到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看到“祖国派军舰接亲人们回家”的巨幅标语,瞬间沸腾了。

“看!咱们中国的军舰!”“我们有救了!”“解放军万岁、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他们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欢呼声、呐喊声响彻海天!看到这个场景,我的双眼湿润了。

分组、登记、安检,在兴奋的欢呼声中,在密集的枪炮声中,我们迅速而仔细地核对124名中外公民的个人信息,同时对人员和行李进行严格检查。

忙碌之中,突然不远处传来“妈妈!妈妈!”的喊声,我转身一看,只见一对夫妻拖着沉重的行李跑向舷梯,身后是惊慌失措的女儿。

我赶紧跑上前,拉住小女孩的手:“小妹妹,不要怕!”看到穿着军装的我,小女孩停止了哭闹,伸出小手紧紧抱住我。我对她说:“姐姐带你上军舰,送你回家。”就这样,我牵着她的小手,一路微笑着走向军舰。这一幕,恰好被随行的战友熊利兵顺手拍下,永远定格。

小女孩转过身,向我敬了一个不怎么标准的军礼。“姐姐,我妈妈说,我们的军舰就是童话里的诺亚方舟!长大后,我也要当海军!”听着她稚嫩的童声,一阵感动涌上心头。也许,这就是我们逐梦深蓝、建功大洋的意义所在吧。

此时,我耳边响起了歌声:“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渐渐地,歌声越来越响亮,我也情不自禁唱了起来,眼泪伴着歌声夺眶而出。39分钟后,撤离人员全部登舰完毕。异国海疆,军旗猎猎,我们的战舰迅即驶离港口。

我们拿出舰上菜库里所有的存货,为同胞准备了六菜一汤,舰员们腾出了所有的床铺。一位女同胞看到官兵在舰艇内部通道里和衣而眠,含着热泪说:“这些战士跟我的孩子一样大,他们就这样躺在冰凉的地板上,我真是心疼啊!你们真是我们的子弟兵。”

去年12月,我们舰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随舰撤回的两位同胞。她们说:“撤侨对于你们来说,可能只是一次任务,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二次生命的起点。以前,爱国可能只是一种态度,但现在却深深刻在心中。”那一瞬间,作为军人,我由衷骄傲自豪。

撤侨回国后,经常有人把我的这张“牵手照”与中东战火中4岁小孩惊恐举手的照片相比较。大家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远离战火的年代,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而又强大的国家。

我也认识到,这张红遍网络的“牵手照”,定格了我的一个特殊军旅时刻。网友们不是在认可我,而是在为今日的中国、今日的中国军队点赞。希望大家也能在军旅人生中收获自己的精彩,拍下自己的“最美军装照”。

小岗位有大作为

■空军雷达某旅四级军士长 刘伟修

刘伟修

入伍16年,我每天都在“看”飞机,但我看到的飞机,只是闪烁在雷达显示器上的一个个回波点迹。

我是一名雷达兵,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一个不到3平方米的方舱里,盯着屏幕中上百个芝麻粒大小的亮点,操作鼠标键盘,把发现掌握的情况报上去。

2013年12月29日,我像往常一样,走进雷达方舱。雷达正常开机,随着基线匀速扫描,屏幕上出现密集的回波丛,我全神贯注盯着荧屏上密密麻麻的空情。

突然,东北方向某处一个可疑的回波亮点跃入我的视线。“怎么回事?”我心里一紧,那一带的杂波情况我非常熟悉,什么季节、哪种天气、哪个时间段,会出现什么样的杂波,我都了如指掌。

“这个回波亮点有些不正常!”如同触电一般,我立即警觉起来,检查装备情况、进行反干扰操作,但目标回波仍然没有明显变化。

时间在走,雷达在转,我的大脑也在飞速旋转。基线扫完第二圈,我迅速判定:这是异常空情!

情况紧急,刻不容缓。我抓起电话,向指挥室报告。方舱里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站长下令全站转入一等战斗值班,增开另一部雷达。

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旅长的电话直接打到方舱:“刘伟修,这批情况只有你们一个站发现掌握。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有没有把握?”

旁边的战友也一个劲儿朝我使眼色,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担心我判断失误。

及时发现异常空情,准确判定、果断上报,不仅是责任、是水平,更体现胆量和担当。“有把握!我确定。”我当时手心也出了汗,但依然果断回答。

很快,担负查证处置的飞机到达目标空域,雷达显示两批目标逐渐接近。这时,我更不敢有丝毫松懈,为了防止目标与查证飞机混淆,我扩大显示比例,紧紧“咬”住目标。

原来,该目标是一架小型无人机,地方测绘公司在进行违规航拍,我也因此荣立一等功。

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以前我可是想都不敢想。初学专业时,我一直在同年兵中“垫底”。测报基础训练,我方言口音重,别人根本听不懂;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打字都是“一指禅”;看着显示器上密密麻麻的杂波,我根本找不出哪个是目标。这一个个“拦路虎”每天都在困扰着我。

眼看着同年兵下连不到2个月就独立值班了,而我快4个月还没单放。又一次考核垫底时,我心里特别难受。当晚,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班长李玉树主动过来鼓励我:“我相信你!只要能吃苦,好好练,一定可以单放。”

班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自己暗下决心,要下苦功迎头赶上。从此,我一天到晚泡在训练室,随身带着自制的资料卡片,走到哪儿就背到哪儿,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班长问个不停。

一次值夜班,我被装备上的技术问题难住了,连队的技师檀慧文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问题。值班结束,我急忙跑到檀技师屋里请教。“大冬天的,都凌晨一点了,你小子只知道问问问,也不看看时间!”檀技师睡眼惺忪,虽然嘴上怪我,答疑解惑却很耐心。

一段时间里,班长们看到我都躲着走。他们说:“你的问题都是‘连环套’,解决一个还有一堆。”付出总会有回报,我的训练成绩提了上来。

虽然单放晚,我却在同年兵中第一个进入最牛的“一号班”。

国庆节当天,我被邀请到天安门参加观礼活动。看到一架架飞机安全顺利飞过天安门时,我既为参加阅兵的飞行员感到高兴,更为雷达操纵员保障阅兵感到自豪。

军营岗位没有大小,每一名官兵都是大梦想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只要始终牢记自身职责,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普通一兵同样能够在追梦圆梦的路上走出不普通的足迹,走出一道最美的风景。

整理:杨威、王伟明、高红哲、王宁、杨佳志、王金亮、颜章领、韩亚东

图片提供:王 游、靳海军、郝宽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