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下连,“过关”其实没那么难
——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4名退伍老兵与新兵分享军旅感悟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训练,今年入伍的新兵已顺利度过“第一适应期”——初步完成了从一名地方青年向一名革命军人的转变。新兵即将分配到连队,这意味着他们的军旅生活又开始新阶段。他们将在部队第一次过元旦、过春节,并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训练强度大、专业学习难、想家情绪浓等“关口”。为了帮助新兵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4名服役期满的四级军士长在离队之前,与新兵分享了自己的军旅感悟,并希望通过《读者之友》这个桥梁,对更多新战友的成长有所启发和帮助。
【过好思乡关】
有战友陪伴,也是幸福
■胡斌华
新兵下连,不久就赶上元旦、春节两个节日,思乡之情会油然而生。此时,又告别了刚熟悉的班长和战友,来到新连队、新集体,面对全新的环境,如何尽快融入,成了新战友必然面对的挑战。
我刚下连时和很多新战友一样,感觉自己就像局外人,和班长、老兵们几乎没有共同话题,觉得干什么事都力不从心,我一度想回到新兵连,找新兵班长诉诉苦。后来兵当久了,带过的新兵也多了,我也总结出几个融入的办法。
融入一个新连队,首先要了解这个集体。新战友下连,到一个全新的连队,要主动学习连队的历史,了解其发展历程,无论是从战争年代延续下来的红军连队,还是在改革强军中调整组建的新连队,都承载着一茬茬官兵的精神底色。我们要切实把自己当成连队一员,以连为家,把战友当成兄弟姐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陌生感。连队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都会经历从陌生到熟悉,慢慢适应、逐渐融入的过程,我们要从内心接受这个过程,并给它时间去完成。
敞开心扉,适时交流,主动沟通。连队一日生活相对充实紧张,新战友可以采取“以点破面,逐渐深入”的方式融入其中。先和自己班里的老兵打交道,也可以和自己同批战友多交流,利用一同站岗执勤、一起出公差、一起练专业等时机,适时寻找话题深入交谈,增进感情。
抓住机遇,发挥特长,展示自己。节假日期间,各单位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新战友可以发挥特长、展示自己,让大家互相熟悉。同时,节假日期间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多,还可以自主安排读书、打游戏、和同学聊天、与家人视频等,丰富自己的生活,缓解思乡之情。
真心换真心,真情换真情。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上了战场我们是可以把后背放心交给对方的人,平时生活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连队当家,不把战友当兄弟呢?在连队这个家里,有战友陪伴,无疑也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过好苦累关】
军人,没有吃不了的苦
■魏 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应该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下连后,随着天气渐冷,冬训、专业训练等逐步展开,训练量增大,岗哨执勤等任务逐渐增多,部分新战友一时间难以适应,有的人往往选择抱怨或逃避。
3个月的新兵训练,完成的只是军旅生涯的第一步,距离成为一名能打仗、打胜仗的合格军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6年的军旅生活让我认识到,军人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累,更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完不成的任务,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练就过硬本领。
努力到竭尽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军运会上,潘玉程打破军事五项男子500米障碍跑世界纪录,这个成绩仅比他保持了6年的世界纪录快1秒。他在朋友圈写道:“1秒时间,一跑就是6年!”比赛距离虽然只有500米,但潘玉程日常训练中每次要负重奔跑四五千米。相比之下,我们的训练强度、难度又有多大?选择放弃之前,是否应该问问自己:“你竭尽全力了吗?”
2007年参加集训时,武装越野课目让我对苦累有了新的定义。集训队每天早操跑轻装5公里越野,下午跑武装6.25公里。我当时体重只有48公斤,武装越野要求个人背囊重量不得低于23公斤,每次装完被褥后,还需要装5块砖才能达到要求。为了防止有人偷懒,连长在终点处放一个台秤,检查每个人的背囊重量是否达标。从第一次摸底时的38分钟到后来集训队的前几名,每一次训练我都用尽全力,哪怕跑的速度再慢,步子再沉,我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攀登训练,对于个子不高的我来说十分吃力,成绩一直在十几秒徘徊。为此,每次训练我都穿着15公斤的沙背心,每天2趟负重、5趟轻装训练,雷打不动,平均10天磨坏1副护腕,手心的茧子起了一层磨掉一层,磨掉一层又起一层,凭借刻苦训练,我成功突破了10秒大关。
每当回想这些经历,我感到,我们努力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新战友们,风雨之后见彩虹,相信每一份付出都会有收获,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你会发现,所有的苦累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