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一样的连队 虎一样的兵
虎啸山林,豪气干云。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以敢打必胜、所向披靡的虎威、虎胆,铸就了“老山猛虎连”“红心虎胆侦察连”“猛虎红八连”“攻如猛虎英雄连”等一大批让敌人心惊胆寒的英雄连队。岁月如梭,虎威依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虽然官兵知识结构、武器装备性能、使命任务等发生重大变化,但这些英雄连队的官兵在困难挑战面前,不惧、不退、不让,逢敌亮剑,将红色基因根植骨髓,让血性虎气持续迸发。
本期《士兵面孔》聚焦4名来自猛虎连队的战士,让我们透过他们一起领略猛虎尖兵的风采。
——编 者
挑战面前——
诠释极限
■李 康
【人物名片】薛凡宇,陆军某部下士,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所在连队于1949年9月被原第一野战军授予“攻如猛虎英雄连”荣誉称号。

薛凡宇
戈壁大漠,骄阳似火,烈日炙烤下的大地犹如铸钢的熔炉,热浪腾腾。
一名全身防护严密、身披战斗装具的战士喘着粗气冲过550米障碍终点线,连长孙宏江看了下手中的秒表:“好小子,比上次2分39秒又快了3秒。”
解开密不透风的防毒服,摘下防毒面具,“哇”的一声,面色苍白的战士一阵呕吐。
“就为冲破自己创下的纪录,吐成这样有必要吗?”下士史小龙一边帮他解下装具,一边递上水壶。
战士抬起粗糙的手抹了一把汗水,两眼一瞪:“如果能比上次有进步,哪怕一丁点儿,也拼得值!”
这位战士就是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攻如猛虎英雄连”下士薛凡宇。
那年,团里在天山脚下组织综合演练,红蓝双方进入胶着状态,营长安排薛凡宇担任破袭小组组长。在蓝方明哨、暗哨和游动哨全天候无死角的布防下,薛凡宇披上伪装衣、涂上迷彩油,低姿匍匐近1公里,成功潜入蓝方纵深阵地。
当听到自己“老巢”被引爆的那一刻,蓝方指挥员还不相信这一切竟然是对方一名战士所为。直到复盘检讨时看了视频回放,他才对红方这名不起眼的破袭小组长刮目相看。
那一战,薛凡宇的肘和膝留下数道伤疤。“战就战出个水平,斗就斗出个精神”这句口号,从薛凡宇走进“攻如猛虎英雄连”第一天起,就深深地烙在了他心里。在他看来,成长路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一次,连里组织战术基础动作考核。“卧倒!”指挥员一声令下,薛凡宇大步迈出,顺势卧倒,身体紧贴地面。
“前进!”他一边快速伸手扒地,一边用脚内侧蹬地。当他快速冲过终点线时,秒表显示16秒23,斩获全连第一,全班战友将他高高地抛向空中。
“等一等!”突然间,薛凡宇跳了下来,扒开人群,疾步走向低桩网。他撤步蹲下身子,左手握拳在低桩网的立杆上比划了几下,转头大喊:“这高度不对!”
随行保障的几名战士闻讯跑过去,掏出卷尺仔细一量,果然大家爬得最多的那一段地面已经凹陷,超出了大纲规定的30厘米高度近3厘米。
在降低铁丝网高度后,薛凡宇坚持又重新考了一遍。结果,他还是第一。
今年6月,团里组织“红星杯”群众性比武竞赛,他一口气报了5公里武装越野、单杠卷身上、400米障碍等6个项目。
“一条龙”比拼下来,参赛队员们累得差点虚脱。当薛凡宇完成第43个卷身上后,右手手心一块老茧被磨破,鲜血渗了出来。一旁的军医劝道:“已经是第一名啦,快下来,别让伤口感染了!”
薛凡宇冲军医摇摇头,然后咬紧牙关,双手扣紧单杠,又卷了3个,打破了去年自己创下的3分钟44个的纪录。跳下单杠,薛凡宇摇晃了几下身体,随即站定,大声报告:“三连!薛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