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军地崇尚英烈关爱烈属纪实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梁金凤 胡兴田 康君臣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3-02-13 10:07:17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浙江省金华市军地崇尚英烈关爱烈属纪实

■中国国防报记者 梁金凤 通讯员 胡兴田 康君臣

图①:烈士遗骸交接仪式。鲁灿军摄

图②:志愿者为烈属韦瑛过生日。王 丽摄

图③:在磐安县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老兵金根谭为学生讲述英烈故事。陈许静摄

图④:金华烈士纪念园英烈墙前,学生聆听讲解。李美超摄

图⑤:金华烈士纪念园航拍。方 斐摄

写在前面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烈士褒扬工作不断加强,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持续完善,纪念设施管护水平有效提升,英烈精神宣传弘扬成效显著,崇尚英雄、争做先锋成为社会风尚。

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金华,如何在全社会浓厚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氛围?记者走进金华,寻找答案。

军地合力加强设施保护

1月18日,记者在永康市刘英烈士陵园见到管理员胡晓明时,他正在用手轻轻拂去墓碑上的灰尘,一笔一划为烈士墓碑描金。“时间久了,风吹日晒,碑刻文字会风化模糊,要定期维护。”胡晓明说。

刘英烈士陵园坐落在方岩风景区马头山麓。1992年扩建后,园内建有刘英烈士墓、张贵卿烈士墓、永康十三烈士合墓以及革命纪念馆等设施。

“2019年,永康市将46处52座散葬烈士墓集中迁到这里。”永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纪念科负责人胡小刚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不少分散在各乡镇(街道、区)的烈士墓,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墓体墓碑损坏、杂草丛生、无人看管等问题,集中管护迫在眉睫。

随即,永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检察院开展烈士纪念设施大排查,全面摸排辖区内烈士纪念设施情况,为全市117处烈士纪念设施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2021年,浙江省出台《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有了红头文件,陵园修缮改造迎来新机遇。

据了解,修缮工程于2021年12月启动,历时半年,重点对大门围墙、门楼、纪念广场等进行修复,同步改造配套用房外墙、室内水电等。

“以整修工程为契机,建立健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永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落实上级指示,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修缮维护工作的通知》,明确烈士纪念设施属地管理、就地保护的原则,并规范各乡镇(街道、社区)、管委会的主体管护责任。

“目前,共签订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协议书43份。”胡小刚介绍,对于烈属要求不迁移集中安葬的,由乡镇街道与烈属签订《烈士墓日常管理维护协议书》,若无烈士遗属的由旁亲及后代或所在村(居)委会代为管理,确保每一处零散烈士墓管护责任可督可查。

金丁维烈士生前是浙西工农红军第一大队联络员。他于1928年参加革命,1936年5月牺牲。2019年,金丁维烈士遗骸迁入永康市刘英烈士陵园。“能够安葬在这里,我们全家都很欣慰,国家没有忘记他。每年清明节,都有不少学校、单位来这里祭扫,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感到很光荣。”金丁维烈士的外孙女陈丽珍说。

“革命烈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金华人民从未忘记。”金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纪念处处长汤超说,烈士纪念设施是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对烈士墓进行管理修缮,是对烈士的告慰和缅怀。金华市去年整修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227个,全市烈士纪念设施面貌有了显著提升。

暖心关爱送抵烈属心田

“谢谢你们帮我修老房子,父亲牺牲70多年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挂念我……”春节前夕,见到浙江省模范退役军人虞向红一行前来走访慰问,家住东阳市虎鹿镇西垣村的刘洪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刘洪高的父亲刘汝木1946年参加革命,生前为中共东阳县象岗区委联络员,1950年8月牺牲在当时的东阳县。

去年,东阳市人武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走访中了解到,刘洪高的儿子患病,常年需要人照顾,让本就不富裕的一家人生活更加拮据。看到刘洪高居住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行人心情沉重。

关爱烈属是告慰英烈最好方式。东阳市研究决定由市双拥办牵头,多方筹资,对刘洪高居住的老房子进行整修,改善烈属居住条件。

“你们的生活我们一直惦记着,你们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生活中有困难就提出来,我们会尽力解决。”临走前,东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纪念科科长王青苗郑重承诺。

这是金华市开展关爱烈属活动中的暖心一幕。汤超介绍,一直以来,金华市把做好基层服务保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建成从市到村的“四级五有”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3394个,其中308个获评全省首批“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1310个获评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

着眼构建常态化联络机制,金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烈属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烈属生产生活状况和帮扶援助需求,及时帮助解决困难。2021年全市共走访慰问烈属384人,为烈属办实事149件。

2022年11月,家住金东区曹宅镇潘村的烈属邢水莲,在家不慎摔倒伤及腰部,金东区优抚服务团接到其子女的求助后,第一时间为其提供陪伴就医服务。

优抚服务团由金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成立,成员主要来自金华金义仁康医院。该服务团常态化上门为烈属开展健康体检、日托陪医、精神陪护等服务,坚持“每日巡回、每月一轮”,对烈属做好日常关爱。

“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既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红色教育。”该院院长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持续深化同军地相关部门的合作,为烈属提供更为优质、周到的医疗服务。

金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每年还为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烈属送上免费的健康体检“大礼包”,包括血常规、彩超、心电图、肝功能等20多项检查,并为每个人建立健康档案,根据体检结果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科学制订治疗方案。

截至目前,金华籍或牺牲在金华有记载的烈士共2300余名。汤超说:“烈士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了生命,我们工作做得再多都感觉不够。今后,我们会将送温暖的活动长期坚持下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继续送到每位烈属的心坎上。”

英烈精神融入城市血脉

“各位游客,请往这边走,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八婺英烈’主题雕塑……”这个寒假,金华烈士纪念园讲解员周新果较平日更加忙碌,“不少学校、单位组团来参观学习,还有一些家长自己带着孩子过来”。

缅怀英烈,是一种慰藉,更是一种唤醒。金华烈士纪念园是在金华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2021年4月2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园内的金华烈士纪念馆,重点展陈登记在册的金华籍英烈事迹,是金华市第一座全市性的烈士纪念馆。

建馆之初,为丰富纪念馆内展陈内容,挖掘展示更多英烈事迹的细节,金华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追寻烈士足迹、探访烈士故人、寻找革命文物。他们共走访烈士遗属或后人家庭300余户,征集、受赠实物展品71件。

“每一件展品、每一个雕塑、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故事,应该被恒久铭记。”周新果既是讲解员,也是受教育者,在讲英烈故事的同时,一次次被英烈的精神所感染。

2021年,金华市“八婺英烈 百年风华”英烈故事宣讲团成立,周新果和宣讲团成员先后走进全市党政机关、学校企业、村屯社区宣讲英烈故事,累计开展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超2万人。

“守护、传承、弘扬英烈事迹,就是铭记我党的光辉历史,赓续英雄的精神血脉,守望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汤超介绍,他们发挥红色场馆阵地作用的同时,还注重培养新时代红色少年,2020年起联合北苑小学等学校开展“红色小小讲解员”活动,让尊崇英烈、崇尚英雄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今年78岁的杨良福,在磐安县仁川镇从事英烈事迹整理宣讲工作已10年。现在的他,还是当地老兵讲师团的一员。

为讲好英烈故事,杨良福不断创新宣讲形式,根据红挺一纵司令员王屏、烈士张小姣的事迹,自编传统曲艺道情《风刀霜剑宁死不屈》《一簇映山红》,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唱响红色革命故事,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据悉,老兵讲师团由20余名退役老兵组成,自成立以来,在县域累计宣讲165场,受众累计达1.2万人次。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八婺大地上,一座座烈士纪念设施前,如潮的人群前来缅怀英烈;一个个军地部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温暖烈属心窝;一批批红色讲解员动情讲述英烈故事……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蔚然成风。

制图:扈 硕

在心中根植信仰的种子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老兵讲师团成员 杨良福

我叫杨良福,是浙江省磐安县仁川镇人,今年78岁,从事英烈事迹整理宣讲工作已10年。

我的叔叔是老红军,从小我听着他讲的革命故事长大。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对革命先烈一直心怀敬佩。多年来,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去了解我们当地的革命故事。正是看中这一点,2012年,镇政府返聘我回到仁川镇,参与收集整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和黄余田地区的革命斗争史料。

仁川镇是一片红色沃土。这里曾是浙西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红十三军三团的主战场及根据地,也是浙西工农革命军第一次发动武装暴动的集结地。无数磐安儿女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为追寻红色记忆,我走遍磐安周边县市,查阅上百万字党史资料,汇编成4万余字的《黄余田地区大事记(1927年—1952年)》,为磐安县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扩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021年,磐安县老兵讲师团成立,我成为其中一员。我发现,随着时代发展,听众更加多样,年龄、文化背景、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必须用更有时代性、针对性的形式,将红色历史生动鲜活地演绎出来。

为此,我和讲师团的队员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以仁川镇打造“红色旅游小镇”为契机,将深度讲解、故事表现与游客喜爱的尝“红军饭”、走“红军路”等沉浸式体验活动相结合,向游客提供追寻红色历史的新视角。

我欣喜地看到,党和政府对红色文化越来越重视。仁川革命烈士纪念陵园得到修缮、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纪念公园建设完成、磐安县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扩建竣工……

同时,社会群众对红色故事兴趣越来越浓厚。过去,一年宣讲50余场,每场最多80人,现在一年要讲近百场,去年仅第四季度就50场,人数最多时达近千人。之前,宣讲的场地是教室、会议室,如今我们走进了操场、展厅。

有一次在一所中学,当我饱含热泪讲到烈士卢湛被捕与妻子诀别时的场景,教室后排的学生、老师情不自禁地起立倾听。从一双双润湿的眼睛,一张张虔诚的脸庞,我看到了大家对革命烈士的景仰和崇敬。我知道,信仰的种子已在人们心中根植。

(王智荣、卢 明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