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万里 初心如一

——探访习主席视察过的红军长征纪念地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欧 灿 费士廷 黄昆仑 欧阳浩 责任编辑:张诗梦 2019-07-19 09:02:45

贵州遵义·长征转折地

领导核心坚强,党和革命事业就能转危为安、充满希望

“迷路时想您有方向,黑夜里想您照路程……”

贵州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广场上,身穿红军军装的老人们纵情放歌。这充满深情的歌声,回荡在山麓林间,引得游客驻足围观。

2015年6月16日,习主席来到贵州考察,一下飞机就直奔这里,向红军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纪念碑四周的浮雕展现了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场景。在“突破乌江天险”浮雕前,习主席驻足感叹:“当时要是过不去就危险了……”

雄关漫道,山重水复。在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之下,红军为什么能“过去”并不断走向胜利?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指出了根本所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历史雄辩证明,形成领导核心是我们党成熟的标志、有力量的体现,领导核心坚强,党和革命事业就充满希望。

踏进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古朴的大门,一栋坐北朝南、临街而立的两层小楼便出现在眼前。午后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槐树叶子和五彩的玻璃窗,照进二楼那间改变中国命运的房间,在褐色长方桌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房间里的摆设保留着当年遵义会议的情形,20张藤条靠背椅团团围放,东墙上那座老式壁钟的指针,指向那个“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时刻。

“这些红军将领当时的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个个身经百战、性格刚烈,为什么能弥合分歧形成共识?”正在遵义开展现地教学的国防大学副教授李志军说,只有真正的革命者、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秉持“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的初心,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抛弃一切狭隘与成见,心底无私、团结如钢。

历史,往往凝练于一次次选择之中;选择,又常常开启一段段崭新历史。

在武警遵义支队,“学理论、读经典”学习活动持续升温,为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营造了浓厚氛围。支队政治工作处主任欧阳春介绍说,通过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官兵们增进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情感认同,加深了对党的领袖、军队统帅的敬仰拥戴之情。

这天午餐前集合时,警勤中队上士高远走到队列前,面对战友直抒胸臆:“习主席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驻守在红军走过的地方,更应该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重温历史、擦亮初心,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4年前,习主席瞻仰红军山烈士陵园时,正是高远和战友担任礼兵,抬着花篮缓步走上红军烈士纪念碑前的台阶。

“这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习主席对革命先辈和红色历史看得那么重,让我近距离感悟到了统帅对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殷殷重托。”高远简短而真挚的讲述,激发官兵强烈共鸣。

统帅率先垂范,就是最好的示范引领。近年来,这个支队把党史军史学习教育作为坚定信仰的必修课,大力开展“红色传承、感恩奋进”主题实践活动,纠治缺少对党的朴素情感、缺少对党的历史认同等不良倾向,激励官兵把红色基因融入军事实践和日常养成。官兵们自豪地告诉记者,在武警贵州总队去年年度军事成绩排行榜上,他们支队获得综合排名、基层指挥员比武、特战队员比武竞赛3项第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