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除夕,是曾晓燕和卢翀结婚后的第一个团圆年。来队探亲的曾晓燕却没有等到丈夫回家吃团圆饭,只拿到了战友转交的丈夫手机,里面有一条没来得及发出的短信:饭可能吃不了了,等我回来。
【同期】卢翀的妻子曾晓燕
什么时候回来,出去多少天,像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般都是不了解的。等待的这个过程是很艰辛的,因为一直期盼着他到底哪天能够回来。
【解说】
曾晓燕不会想到,这个春节她的丈夫卢翀和战友们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
“掉深”,就像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掉进了悬崖。这是潜艇在水下遭遇的最危险的状况之一。
372潜艇遇到的“掉深”,发生在幽暗的深海,主电机舱管道因深海巨大压力破损,海水喷涌而入,眼看着就要坠到极限深度。时任372潜艇副机电长的谢宝树和军医卢翀等全艇官兵,正被危险一步步笼罩。
【同期】时任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艇副机电长谢宝树
从来没碰到过这么大深度的掉深,那天是2月2号的零点,已经零点过了,然后就是我的生日,而且我的爱人当时也怀了小孩,马上要出生了。
【解说】
千里之外,谢宝树的妻子符蓉在一阵阵剧痛中等待孩子的降临。而卢翀的妻子曾晓燕,还在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她们并不知道此刻在大洋深处,官兵们正在争分夺秒与死神博弈。
生死关头,全艇官兵沉着应对,3分钟内迅速关闭大大小小近百个阀门和开关,操纵几十种仪器,将一场重大险情成功化解。
惊心动魄的一幕,隐没在了大洋深处。
一次寻常的出航,成了久久的等待。直到两个月后,水兵们的妻子才在晚风中等来了远航的爱人。
【同期】谢宝树的妻子符蓉
我见到他是生完娃的第四天,我要出院了,而且(他)军装还没来得及脱。
【同期】谢宝树的妻子符蓉
他今年挺忙的,出去也挺频繁的,我也不知道他哪天出去,什么时候回,然后我就给他多备一点放家里,他走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拎着走。
【解说】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即便不知丈夫接下来的远行又将持续多久,军嫂们却用最朴实伟大的方式等待亲人的归来。
这绵长的等待,充满了家的期盼。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等待,都有结果。和平年代的军人战位,依然是距离牺牲最近的地方。
【特写】杜宏微信朋友圈:“平安夜,不是你吃个苹果就会平安。是他们不分昼夜地站岗换来的平安……英雄可贵,军人可贵。”
【解说】
这是内蒙古伊木河边防连连长杜宏生前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6天后的2015年12月30日,31岁的杜宏牺牲在了额尔古纳河畔的冰雪巡逻路上。
伊木河哨所,深处大兴安岭最北部的无人区,一年之中有8个月大雪封山,被称为“中国最冷哨所”。
距离伊木河哨所近3000千米的内蒙古杭锦旗,烈士杜宏已成为这里家喻户晓的名字。自2015年杜宏牺牲后,妻子张茜陪伴公公婆婆的时间更多了。
与杜宏相恋后,妻子张茜才知道什么叫做“遥远”。
【同期】烈士杜宏的妻子张茜
那个时候,我记得是只有卫星电话,只可以他打给我,我是给他打不进去的,可是一年也就打那么三四个。我们宿舍的人都笑话我,我洗澡的时候都带着手机,就害怕错过他的电话。
【解说】
相知相爱10年,真正在一起的时间连半年都不到。这,就是杜宏和张茜看起来几乎不可思议的爱情故事。直到杜宏牺牲,张茜才第一次走进丈夫信中描绘的景色如画的伊木河。
【同期】烈士杜宏的妻子张茜
他经常给我们说的都是,我们那儿能遇到野生动物什么的,反正说的还是都是挺好的。我就觉得我这么亲近的一个人,我跟他这么多年,我都没有知道他在这个地方有那么艰苦。
【解说】
珍藏在连队荣誉室的这截直升机螺旋桨,是伊木河极寒的见证。
【同期】北部战区陆军伊木河边防连指导员周鑫
在1972年的时候,一架直升机来我们这救一个战士,任务完成后,直升机就准备返回了。但在返航的当天,气温非常低,零下56摄氏度。螺旋桨在起飞的时候,突然就断裂了。
【解说】
普通人或许很难想象,是怎样的天气,竟能把直升机的螺旋桨冻断。
【同期】烈士杜宏的妻子张茜
平常我们这儿也冷,人可以控制的,冷就只觉得冷。但是在那真的人是没法控制他身上不发抖。
【解说】
伊木河的极寒,考验着这里的每一位官兵,而到了夏季,这里的环境依然恶劣。
【同期】
记者:班长,你这手怎么了?
战士:被瞎虻咬的。
【解说】
充斥于画面中的,是伊木河夏季最常见的一种飞虫,俗名瞎虻。每年从五月份开始,瞎虻、小咬、蚊子便开始肆虐。高峰时期,每立方米能达到900多只蚊虫。
【同期】北部战区陆军伊木河边防连指导员周鑫
我这个脸给你看一下,这是前两天出去执勤的时候被那个瞎虻给蜇了一下,这两边有点过敏反应,所以说肿的比较厉害。我们这边比较厉害的就是“三班倒”的虫子,给你解释一下,早上是小咬,白天是瞎虻,晚上是蚊子。就是在这个季节,这三种虫子,一天三班轮着出来围着人一直转,给我们战士执勤训练造成非常大的压力,非常大的困扰。
【解说】
一天前还侃侃而谈的连队指导员周鑫,转眼间就变了副模样。
【同期】
4、5、6…18、19,你看你19岁给你咬19个包。
【解说】
伊木河的夏季蚊虫泛滥,冬季寒冷漫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年轻的杜宏一待就是11年。
【同期】烈士杜宏的母亲赵凤英
正好18岁去的那地方,他走的时候是31岁。他就装着伊木河,心里完完全全把自己融入在那了。
【解说】
1984年出生的杜宏,与爱人张茜都是独生子女。烈士身后留下的,是老人孤独的背影,是来不及兑现的幸福誓言。
【同期】烈士杜宏的母亲赵凤英
军人嘛,从当兵那一天起,就有这个准备。尽量想的是不拖他的后腿,由你自己干吧。一个国家比家重要,一个小家咋也好说,再加上部队也需要你,他也愿意干,那你就干。又一会好像那孩子还在那当兵呢,有时候别人问我,你们家孩子在哪了,我说当兵呢。
【同期】烈士杜宏生前影像
我叫杜宏,我部队驻地在祖国版图的鸡冠子顶端,我的战友们每天用脚步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解说】
“我喜欢这里,喜欢伊木河,如果有机会,我愿意一辈子留在这里。”这是杜宏生前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身背钢枪,目光炯炯,杜宏用青春和生命化作了一座“钢铁战士”,永远守卫在这里,守护着他最爱的伊木河。
【同期】伊木河边防连战士
连长!连长!连长!
【解说】
通往“团聚”的路,除了等待,还有追寻。
当落日洒向额尔古纳河时,长江边上的江苏扬州,一名军嫂和孩子正在打点行囊,准备踏上漫长的寻亲之路。
【同期】烈士胡永飞的儿子胡博文
(带着)洗漱用品、衣服,还有关于爸爸的一些爱吃的,还有经常写的日记。
【同期】烈士胡永飞的妻子周忠燕
因为小孩长大了,然后我就把他带到爸爸单位去看看,去了解爸爸的工作。
【解说】
从江苏扬州到西藏错那,4000多千米行程几乎横穿了中国。路途颠簸、高原反应、风雪阻道……但在周忠燕看来,与10年的煎熬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
2009年6月24日,周忠燕的丈夫、时任某边防团汽车队队长的胡永飞牺牲在执行任务途中。那一年,儿子胡博文还未满两岁。
擦干泪水,周忠燕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
小博文一天天长大,面对孩子一次次“爸爸去哪儿了”的疑问,周忠燕选择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同期】烈士胡永飞的妻子周忠燕
我就跟他说爸爸在当兵,然后在西藏。他说爸爸怎么不回家?怎么一次都不回来?我都跟他说执行任务,有时候要调休。小的时候他不懂,我会把他带到烈士陵园给爸爸祭扫,但是到后面他上小学的时候,我都不敢带他去。
【解说】
这个秘密,一隐藏就是10年。
在儿子胡博文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很“神秘”,虽然从不露面,却时常给他寄来礼物。
直到2018年,母亲带着博文来到父亲墓碑前的那一刻,儿子才忽然明白了母亲这些年的用心。那些各种各样的礼物,都是妈妈精心安排的。
【同期】烈士胡永飞的妻子周忠燕
真的很失落。因为天天想,天天盼的爸爸,怎么会在这里。很难过,哭得很伤心,稀里哗啦的。只记得好像有一次采访,他说我妈妈是个大骗子。他只是这样说,没有怪我。
【解说】
2019年清明节这一天,周忠燕和儿子在丈夫守卫过的地方,与连队官兵一起照了一张“全家福”。丈夫胡永飞的位置上,是他生前穿过的一套军装。
【同期】连队战士
老连长,带着嫂子,还有你的大儿子,来看你了,老连长。
【解说】
泪水,洒向高原;呼唤,回荡天地。军人,何以为家,每一个战位就是家;军属,何以为家,你在的地方就是家。追随你,千千万万遍。
对王仕花来说,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黄海的这座小岛升国旗。
30余载风霜雪雨,一天也未曾改变。
夫妻俩守岛32年。以前,总是丈夫王继才升起国旗,夫妻俩一同敬礼。2018年7月,58岁的王继才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56岁的王仕花接过了丈夫的职责,在小岛上继续扛起民的本分、兵的责任。
【同期】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
他走了以后,他实现了他的承诺。我要在开山岛继续守下去,也是为了圆他一个(遗愿),他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个岛。
【解说】
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
2019年2月18日,王仕花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台。这一年获奖的10位人物中,有6位是军人或曾是军人。
2002年至今,在这个被称为“中国人精神史诗”的盛典上,先后有数十位军人或曾经的军人获此殊荣。这是祖国给予默默奉献者的褒奖。
【同期】习近平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解说】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温暖的话语,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百姓的大家,军人守卫;军人的小家,万家牵挂。
关心国防、关爱军人的社会正能量不断汇聚,军事职业越来越有吸引力。
2013年5月22日,习近平前往芦山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群众和救灾官兵。
得知某陆航旅年轻的飞行员张尚年因第一时间奔赴救灾一线,误了婚期,习近平叮嘱他抓紧把婚礼办了。
【同期】
习近平:现在婚礼办完了没有?
张尚年:报告主席,还没有。
习近平:那找个时间赶紧办了吧。
张尚年:是!
【解说】
两个月后,完成了救灾任务的7架直升机整齐列阵,见证了一对新人简朴而隆重的婚礼。
新郎新娘互相交换信物:一枚二等功奖章,一枚平安符。
【同期】西部战区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副营长张尚年
我没想到我的这一点小事受到了主席的关怀,这些年来,主席的关怀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解说】
统帅的牵挂,令人动容。军人的爱情,新美如画。
同样在战位上举行婚礼的,还有西藏边防玉麦哨点的指导员张锦源和妻子王梅。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玉麦,是我国人口最少的乡,从小生长在这里的卓嘎、央宗两位藏族姐妹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曾给习近平写信,汇报一家两代人接力坚守、卫国戍边的经历体会。
“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此时此刻,习近平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中的嘱托,仿佛回荡在耳畔。
【同期】卓嘎、央宗一家人
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解说】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同期】祖国各地,战士们向着国旗齐声呼喊
这里有我,祖国请放心!
祖国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