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集团军某旅4名新兵分享下连后的感悟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张申奥 黄皓然 袁硕 时浩然 责任编辑:王一亘 2025-04-19 09:33:56

第78集团军某旅4名新兵分享下连后的感悟——

我们体验着“熔炉”的温度

写在前面

“有人说,新兵是初生的牛犊,活力四射;有人说,新兵是未淬的钢坯,脆弱易折。我想说,每一名新兵的心里都燃烧着滚烫的火焰!”

前不久,第78集团军某旅组织了一场新兵交流会。新兵带着憧憬来到部队,在陌生的环境、繁重的任务面前,难免一时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但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拼劲,敢于直面挑战、勇于突破自我,逐渐融入火热的军营,在蜕变中收获成长。

题图:第78集团军某旅官兵开展训练。

1怕训练成绩拖后腿?

加油跑就会赶上去

■第78集团军某旅列兵  张申奥

张申奥。

入伍前,我的内心其实有些矛盾——既心怀憧憬,又有些不安,怕自己适应不了当兵的苦和累。

果不其然,在新训基地,体能训练一时成了我难以迈过去的坎。体能不占优势的我,对一些课目感到吃力,训练成绩常常垫底。

“怎么无精打采的?”班长看出了我的沮丧。“班长,我的成绩太差了,拖了大家的后腿。”“这有什么可担心的?有人跑得快,就会有人跑得慢,这很正常。你才刚入伍,前面的路还长,只要你不放弃、加油跑,一定会赶上去。”

班长的话让我恍然大悟:我的“怕”,是对困难的畏惧,是对失败的胆怯,是对责任的逃避。年轻意味着希望和潜力,同时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补齐更多的短板。作为一名新兵,一开始,动作可以不标准,技能可以不熟练,体能可以不优秀,但“我是新兵”不应该成为懈怠的借口,而应该作为成长的起点。

既然知道落后,那就加油追上去。在身边战友的鼓励下,在班长骨干的帮带下,下连后的一次考核中,3公里我跑出11分50秒的成绩。曾经以为很遥远的“13分以内”,曾经以为非常高的“屏障”,就这样被我“撞”破了。这背后,是一次次的咬牙坚持,是对“再快一点”的不懈追求。

渐渐地,我变得“不怕了”,积极参加营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毛遂自荐主持饭堂广播,在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

人生之路充满挑战,脚下的路不会一直平坦,挫折、失意也许会常伴左右。可是,敢于克服“不容易”、勇于挑战“不可能”,不正是年轻人成长的意义所在吗?军旅生涯才刚刚开始,我会一直和自己说:“没关系,加油跑就会赶上去!”

2怕能力与军衔不匹配?

在“灯丝渐亮”中发出自己的光

■第78集团军某旅下士  黄皓然

黄皓然。

作为一名直招军士,也算是一名新兵。刚下连那段日子,我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虽然戴着下士军衔,一些专业课目的成绩却不如同年新兵,更不用提和老兵比。

“刚到部队,凡事不要着急,不要一味地去和别人比。虽然你已经是名军士,别把自己想得太‘高’,也别把自己想得太‘低’。”班长李占安对我说,“你入伍前在大学就读的是体育教育专业,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尝试在训练中发挥所长,为战友们分享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渐渐地,找我交流的战友多了起来。此外,我结合营养配餐、科学饮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伙食满意度调查中提出减少高热量食物比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的建议。没想到很快被采纳,炊事班还邀请我参与日常食谱的制订。

训练之余,一些想考学提干的战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帮他们辅导文化课。辅导他们的同时,我也虚心向他们请教专业课目的训练技巧,在互相帮助中共同成长。

当收获的肯定越来越多,我慢慢找到了“存在感”,内心不再焦虑。我终于明白,就像灯丝会随着电流持续通过而越来越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起步时或许平平无奇,只要坚持不懈、奋发努力,终会发出自己的光。

3怕不适应新岗位?

当一条搅动池水的“鲶鱼”

■第78集团军某旅列兵  袁  硕

袁硕。

“2分16秒!”通信装备操作考核中,当考官报出我的成绩,战友们发出一阵欢呼,我也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刚下连时,正逢连队即将执行一项重大演训任务。班里几名老兵由于休假、外出学习不在位,连队打算让我一起参加任务。我兴奋地跃跃欲试,训练中却感受到几名老兵投来不信任的目光。

不服输的我找到连长,申请担任此次任务的操作手。连长却说:“你还是个新兵,参加保障就行。”

“新兵怎么了?战场上可没有新老兵之分。”看到我有些激动,连长露出惊讶的表情:“距离任务开始还有些日子,拿训练成绩说话!”

那段时间,我废寝忘食地投入理论知识学习和装备操作训练,因频繁操作设备按钮,手指都磨破了皮。出色的表现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被编组到操作手位置。

任务开始,我在通信车里熟练操作设备。突然,我接到“敌”对我指挥所实施电磁干扰的指令。“别慌,你能行!”我迅速调整电台频率,确保指挥所第一时间收到准确信息。

“演练结束,可以撤收。”当听筒里传来任务结束的命令,我难掩内心的激动。连长说,我的优秀表现也激发了老兵的热情,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池水。一些老兵看到新兵在大项任务中发挥作用,加紧补齐能力短板。

新年伊始,旅里组织创破纪录比武,我荣登训练龙虎榜。其实,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只要勇于挑战自我,不懈拼搏奋斗,总会迎来出彩时刻。

4怕融入不了集体?

军营大家庭没有“陌生人”

■第78集团军某旅列兵  时浩然

时浩然。

“浩然,歇一会儿!”站在训练场边,班长将水壶抛给我。我稳稳接住,迎上了班长身旁几名老兵鼓励的目光。很难想象,刚下连时,我还在担心自己融入不了这个大家庭。

我不算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平时话不多。刚到连队时,身处新环境、面对新战友,担心“说多做多错多”,我打算不声不响当个“小透明”。

“到班里有段时间了,没怎么看见你和大家聊天。是不是有什么心事?”班长关切地问。看着他诚恳的目光,我吞吞吐吐说出自己的想法。

班长告诉我,身在连队,就是大家庭的一员。战友间看重的是彼此在训练生活中的态度和表现,要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自己,赢得认可。

打那时起,我经常在晚上去健身房加练。击打沙袋的闷响声、举起杠铃的喘息声,渐渐冲淡了心头的忐忑。一段时间后,我的训练成绩进步明显,我也收获了战友们关注的目光。

一次早饭,班里最活跃的老兵张国威端着餐盘坐到我身边。“浩然,你这个南方人吃得惯馒头不?”他把老家寄来的辣酱推到我面前,“尝尝,比你们那儿的甜口带劲!”看我一时有些愣住,身旁的几位老兵咧着嘴笑出了声。那笑声裹着北风的粗犷,又像老家灶台上汤锅冒泡的咕嘟声,让人眼眶发热。

周末,我独自绕着操场跑圈,脚步越来越沉。忽然有人跟上来与我并肩奔跑:“呼吸跟着步频走,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中士许杰放慢速度给我示范。我学着他的节奏调整呼吸,竟然多跑了一圈半。

在许杰的指导下,之后的一次3公里跑测试中,我跑出12分20秒的成绩。终点处,我撑着膝盖大口喘气,许杰走过来轻轻拍着我的背部说:“行啊浩然,下次跑步你当排头兵!”

军营里哪有什么“陌生人”?那些说着“新兵蛋子”却默默替你扛枪的人,那些嫌你“笨手笨脚”却手把手教你打背囊的人,早已把风雨中的营房,变成和故乡一样温暖的家。

(张明岳、刘立鑫、本报特约通讯员王麒淞整理)  

本文图由张鑫、常桂苹、金靖凯、董睿龙摄

制图:扈  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