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强军潮头

——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纪实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钱晓虎 王会甫 王宁 责任编辑:丁杨 2018-07-13 10:14:16

“红一连”连史馆里,陈列着两面旗帜——“百战百胜”“英勇连”,向人们述说着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连队先辈南征北战、奋勇杀敌的辉煌战史。

岁月的沉淀让战旗愈发火红,时光的磨砺让本色愈加彰显。走过91年风雨征程,能攻善守、敢打硬拼的制胜基因一直流淌在一代代“红一连”官兵血脉中,焕发出无穷的力量。走在新时代的强军路上,“红一连”官兵不断锤炼打仗本领,时刻保持备战状态。近5年来,连队圆满完成4次实兵对抗演习、2次国际维和任务、6次抢险救灾任务,41人次在旅以上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锻造出敢于冲锋陷阵、敢于战胜强敌的尖刀利刃。

辉煌属于过去,荣誉靠“争”不靠“保”

转型变革只争朝夕

“枪上有了瞄准镜,打起靶来咋还变难了?”

今年初,“红一连”配发了狙击枪,编配了狙击手。然而,配发后的第一次实弹射击考核,平均每5发弹只命中两发。

“我们‘红一连’只有勇站排头、勇挑重担,才不愧对这个‘红’字!”困难面前,连队党支部决心成立攻关小组,啃下这块硬骨头。

“传统步枪射击的呼吸方式和击发节奏,不适合狙击枪射击,不能用老办法练习新武器!”他们找来教材,请来专家和射击骨干,对狙击枪射击关键环节逐个分解,一番研究探索,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

为了掌握新呼吸方法,他们用脸盆装满水,把头埋进水里练习控制呼吸节奏;为了增加射击难度,他们专挑恶劣天气打实弹,还用音响、烟雾等模拟战场环境……今年3月,在旅建制连比武中,连队勇夺“狙击枪射击”课目第一名。

勇立改革潮头,争当转型先锋。旅长杨金龙告诉记者,新大纲颁发后,“红一连”把新增的数十个险难课目作为训练重点,专攻精练,补齐短板。目前,全连乘员专业技术等级率达90%以上。

一次合成营进攻演练,二排长王雷带领全排进行火力支援。由于编制调整后全排步战车数量发生了改变,习惯了传统战术队形的他们,对新编制条件下的战术运用不够熟练,导致一辆步战车被“敌”摧毁,败走麦城。

二排的遭遇令连队党支部深思:新编制下,合成部队兵力配属增加、专业增多,亟需加紧研究,最大限度释放战场效能。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红一连”知耻后勇,打出一套“组合拳”:组织“从机步到合成,怎么看、怎么干”大讨论,进行新编制战训法研究,开展分级分层训练……经过一番探索,连队总结出装甲步兵连合成作战编组模式和多种新战法训法,被上级推广。

实战呼唤实训,积弊需“查”更需“除”

练兵备战心无旁骛

“夜训有时用体能训练代替,走了过场”“步枪射击和手雷实投分开组织,贴近实战不够”……

今年5月,“红一连”党支部议训会上,面对支委们不留情面的批评,书记、副书记如坐针毡。会后,梳理的问题、整改的措施很快就发到班排,征求意见。

越是贴近战场,纠治和平积弊越感紧迫。海外维和获得的实战经验,让“红一连”官兵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平时过硬不算硬,战场打赢才是硬。

过去,连队组织火箭筒射击训练,习惯安排干部骨干为射手领弹、装弹、排除故障,射手只需瞄准击发。从维和战场归来的班长陈波向连队提出:“火箭筒要时刻保持一触即发,做到抬手打开保险,几秒钟就做好战斗准备。”

“不改变与实战不相符的做法,考核成绩再好,上了战场也要吃亏!”党支部研究决定,以后火箭筒实弹射击,射手独立完成!

实战标准落下去,打仗本领强起来。对于基层连队而言,破除和平积弊,就是要从细节抓起。

“掩体深度差了几厘米,再挖!”

去年夏天,某战术训练场,连队组织“构筑卧姿单人掩体”训练。连长周光魁手拿皮尺,逐个掩体量尺寸,当测到战士陈天温挖的掩体时,发现掩体深度比规定浅了一点。

“这土质太硬了。”汗流浃背的陈天温有点不在乎,“就浅了一点点,没必要太较真吧?”

“打起仗来,这一点点可能就会致命!”周光魁语调严厉,“平时训练不严格,上了战场会丢命!”

在他的组织下,不达标的掩体返工深挖,直到达标为止。

“红一连”对照实战要求,用战斗力标准这把“钢尺子”,量出了练兵打仗的紧迫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