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基地”魔鬼周:这是一场与“魔鬼”的殊死较量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王钰凯 李灰懿 杨勃 杨磊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1-16 10:24:08

我们会选择在敌人最疲惫的时候发起进攻,敌人也是如此

54号有一种绝望的感觉。

30公里的定向越野剩下不到一半,可他的双腿如灌了铅似的,每迈一步都那么难熬。

此前,他已经连续进行了20多个小时高强度训练,没有进食,水壶里的水也早已经见底。

一旁的集训队队长刘近拿出一小块三角形的蛋糕,咬了一小口,嫌弃地说:“有点腻!”

咽了口口水,54号别过头去,正巧看到路边有一颗枣核。如同看到了希望,他一把捡起枣核就要往嘴里塞。

身后的教练员马新庆见状,立刻冲上来,把枣核抢去,扔在地上,又使劲往泥里踩了踩。

顿时,更大的绝望由54号心底泛起,好像自己的感官一下变得特别敏锐,前方1米的距离似乎延长成100米。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过剩下的路程……

为了模拟最真实的战场环境,在抗饥饿训练中,禁止队员进行任何补给。

马新庆解释道,执行任务过程中携带的补给非常有限,“我们不知道一场战斗会持续多久。”

回到3天前那个静得可怕的夜晚。

早已抵达集训队门口的队长刘近,又看了眼时间,还差5分钟。一旁的教练员关立恒再次检查了一下弹夹内的空包弹,随时准备扣动扳机。

深秋的贺兰山腹地,气温已逼近0℃。“魔鬼周”将于夜间正式开始,具体什么时间,他们并没有告诉参训队员。

20时00分,95式自动步枪连续发出“砰砰”的声响。

“魔鬼周”开始了!第一个内容就是紧急集合。

从枪声响起到集合完毕,队员们必须在3分钟内领完武器装备、6分钟内到达“猎人基地”的观礼台。

“魔鬼周”开始前,队长进行过专门演练,即使是有所准备,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集合也并非易事。

果不其然,队员们比规定时间迟了30秒。于是,接下来的惩罚训练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扛枪蛙跳1500米、低姿匍匐500米、蠕动100米、眩晕滚500米……“套餐”项目一个接一个。

关立恒举着枪向四周射击,不时地用作战靴踹向落在后方的队员,嘴里不停地吼着:“快点!再快点……”

“教练员们必须扮演好‘魔鬼’这个角色,让队员们难以熬过这一周。”队长说道。

彻夜未眠。

第2天上午的泥潭行军又是新的考验。这是一条10公里长的灌溉渠,淤泥深过膝盖。这段并不长的路,队员们花了6个多小时才走出来——正常情况下,相同距离的徒步行军只需不到2小时。

正当队伍通过一个半身高的桥洞时,一旁“观战”的教练员将一枚催泪弹扔了进去。在瞬间爆炸产生的烟雾中,77号一不注意便摔在了发绿的淤泥里,顿时满手满脸都是泥。

扑面而来的恶臭,熏得这个“泥人”几乎晕厥。“泥人”挣扎着冲出桥洞,开始往路基上爬。

“下去,回到泥潭里!”还没来得及捋一下脸上满是污泥的刘海,“泥人”就被站在路基上的队长狠狠地往回推了一把,“连这点罪都受不了,怎么能坚持到最后?”

第3天夜里,抗疲劳训练进入关键阶段。

“我们往往会选择在敌人最疲惫的时候发起进攻,敌人也是如此。”23时,队员们正忙着搭设帐篷、构筑伪装,谁也没有注意到,一旁已搬来电影设备并搭设好大屏幕。

教练员赵世朋拿出准备好的电棒,先用自己身体“感受”了一下,电量正好。

凌晨3时左右,大屏幕上放起了一部恐怖片。20个小时未合眼的队员和教练员们已经疲惫到了极点。“只要静止5秒基本就会睡着。”

为了防止自己和队员们睡着,赵世朋来回地走动,用碗口大小的勺舀着辣椒水,向打瞌睡的队员脸上泼去,或者用电棒好心地“提醒”他们……

那一夜,时间似乎不断地变慢,秒针开始在所有人的骨头里挪动。

熬下去,熬到黎明到来的那一刻;熬下去,熬到夕阳余晖洒在茫茫戈壁的那一刻。

为了那一刻,队员们在坚持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