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即使畏惧也能继续
距离退休还有两年,王国林回头看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现困扰自己最多的,并非伞降训练。当初,如何从一名空降兵转型为特种兵,才是真正的困难所在。
攀登就是一大难关。“要背着枪和装具往上爬,手臂没有力量,根本上不去。”回忆刚到特种部队时的场景,王国林对攀登的印象格外深刻,“当时胳膊疼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虽然畏惧,但他没有放弃,所有的特战课目从零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全部拿了下来”。
接下来的困惑来自“提干”失利。尽管曾两次荣立三等功,但王国林的特战课目只能算是中上水平,和同批成功“提干”的士兵还是有些差距。
2003年,王国林又荣立二等功。但此时,他已经超过26岁,过了“提干”的最高年限。
未能如愿成为军官,他也曾想“回家算了”。
但当时的营长一直给王国林做工作:“提不成干,不代表军旅生涯的终结。你的兵龄是优势,工作专业性又强,继续坚持,就能达到别人无法逾越的高度。”
“现在来看,果真如此,都被营长说中了。”王国林感叹。
王国林也有过恐惧的时候。
去年“和平使命-2018”联合军演,队员们要从1500米的高空跳下,穿越900米厚的云层。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气象条件。
由于危险系数过大,那次联合军演中,仅有3个国家的代表队接受了任务。
“我们第一个出发。如果我们中途放弃,而随后别的国家跳了……”王国林停顿了一下,“所以,除非下雨,所有人都做好处置特情的准备。”
“从来没有像当时那样期待过下雨。”一名伞降骨干回忆道。
跳出舱门不到两秒,队员们就消失在茫茫白色之中。王国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有些后怕,“什么都看不见”。
落地后,队员们惊奇地发现,他们头盔的边檐、迷彩服的衣领和袖口都结出了冰碴。
“其实,无论跳了多少次,对跳伞的敬畏始终会存在,尤其是到了陌生的地域、恶劣的环境。”王国林说,在生死的边缘,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即使畏惧也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