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会问,既然那么多人报考军校,怎么还有军校因缺额而征集志愿呢?问得好!今天辟谣的重点就在于此:
军校征集志愿≠军校少有人报
为了让大家真正弄明白这个道理,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军校招生常识:
常识一:军校招生基本流程如何
①填报志愿:高考结束后,考生通过志愿填报系统填报提前批次志愿(军队院校均在提前批次进行录取)。
②政治审查:填报志愿的考生到考生户籍所在地人民武装部领取政审表,参加政审。
③划定军检线:高考成绩公布后,军地招生部门根据所在省份军队院校招生计划数的3-5倍,按照高考总成绩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定军检线,只有政审合格且分数达到军检线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面试和体检。举例说明:如果军校在当地招100人,不管报考军校的人数是1000还是10000人,最终只有300-500人有机会参加军检。
④面试体检:考生只有面试合格、体检结论符合报考院校专业的体检要求,才具备被所报考院校录取的资格。
⑤投档录取:地方高招部门依据考生志愿和成绩进行投档,院校按照考生成绩和体检要求进行录取,只有成绩和专业要求都符合的考生才会被院校录取。
举例说明:海军某院校在某省招生计划10人,其中8人体检要求其他专业合格,2人要求潜艇专业合格。该省为顺序志愿投档,按照规定,实行顺序志愿投档省份按计划数110%,成绩从高到低的原则进行投档,那么该省报考这所学校成绩排在前11位的考生都会被投档,恰好排名前10位的考生体检结论不符合潜艇专业合格,仅排名第11位的考生体检结论符合潜艇专业合格,那么排名第9、10名的2个考生都会被退档,如果后续补档考生体检结论都不符合潜艇专业合格,就会造成该校在该省征集志愿的情况发生。
⑥征集志愿:前期投档不满额的院校,由地方高招部门向社会公布缺额计划,考生根据缺额计划填报征集志愿。这样,前期因为志愿填报问题落选考生,就有再次填报军校志愿的机会。
常识二:什么是缺额征集志愿
从以上招生流程中可以看出,征集志愿是军校招生中一个必要的例行程序,是招录工作公平、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和具体体现,与报考军校的人数多少没有直接关联。把一些军校发布征集志愿等同于报考军校的人数少,这是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或者说是偷换概念。
出现缺额计划时征集志愿,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院校退档产生缺额。第一轮投档后,会有少量专业不服从调剂、年龄不符合要求的考生被退档,一旦退档人数较多就会产生缺额计划。二是部分专业体检要求较高无法录满。军校不同于普通地方大学,对考生的身体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潜水、潜艇、特战、空降等专业的标准要求更高,符合该类专业体检要求的有效生源总体较少。征集志愿中缺额计划,不少是由于第一轮填报该专业考生中符合体检要求人数不够产生的。三是因考生志愿填报不均衡未录满。考生志愿主要偏向一些热门院校和专业,造成个别专业报名人数较少,第一轮投档后可能出现无法录满的情况。
由此可见,军校招生中的计划缺额,缺的不是报考军校的人数,而是在第一志愿录取时符合军校(专业)招生条件的人数。换句话说,是否需要征集志愿,与报考人数多少没有必然联系,就算报名人数比招生计划多出10倍、100倍,也有可能出现缺额计划而征集志愿的情况。
其实,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青年人职业选择机会的增多,有的人热衷军校踊跃报考,有的人选择到地方大学,这都属于正常情况。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搞道德绑架,更不能恶意放大个例来遮盖整体。
说到这里,那些被谣言带到沟里的网友一定会直呼上当,那些跟着起哄、推波助澜的小伙伴可能还会感到惭愧。我认为,对于那些被不实信息蒙蔽的网友,其实不用过多责备,更不能扣上“扰乱军心”的大帽子,只是需要提醒一下他们:看到网上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阅读那些吸引眼球的所谓爆款文章时,一定要增强辨别能力,在不确定真伪时切忌盲目跟风,更要防止被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
网络虽虚拟,公道在人心。作为一个小参谋,我斗胆给网络主管部门建议:对于那些一直以来传播正能量、此次因不懂常识而误传信息、其实并没有恶意的作者和自媒体,多一份包容和耐心,多引导、多规范、多扶持,使他们不再孤单、不再迷茫。同时,对那些在网上兴风作浪、混淆是非、恶意捏造、肆意抹黑军队和国家、误导广大受众的所谓大V和网络媒体,要严肃查处、坚决剔除,防止网络恶瘤扩散。
当然,我还是愿意相信,散播“今年军校招生遇冷”谣言的人,只是因为不懂招生常识,并非对军校、军队怀有恶意甚至敌意。
希望广大考生不要被一些网络不实信息迷惑了眼睛、迷失了方向,军校大门向你敞开。重整行装再出发的人民军队,必将为莘莘学子提供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本文中涉及的招生政策和数据,已提交有关主管部门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