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在深海的爱

——听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官兵讲述潜艇兵的故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曾火伦 杨艳 贺美华 茆琳责任编辑:丁杨2019-07-12 08:43

孩子出生丈夫却杳无音信——

“军嫂就是那个含着泪也要为你笑的人”

舵信班班长王世田要当爸爸了。

儿子还是女儿?答案揭晓之前,这是个“甜蜜的烦恼”。

然而,更大的烦恼还在后面:2018年1月,部队接到了出海执行任务的命令。王世田算算日子,当妻子临产,自己还在海上。这个结果,让连跟孩子见第一面该说点什么都悄悄“彩排”过无数次的王世田心里有点凉。

出发前的思想摸底,副艇长胡文佳问他:“要不要找个人替你?”

王世田摇摇头:“请组织放心,我已经跟家里说好了。”

胡文佳后来才知道,当时,王世田的母亲身患癌症,父亲身体也一直不太好。因为王世田太忙,妻子怀孕后就回了老家,身边长期无人照顾。

任务完成归来,潜艇离陆地越来越近,手机渐渐有了信号。归心似箭的王世田非常忐忑。

看着王世田坐立不安的样子,胡文佳问他:“世田,老婆生了没有?”

王世田紧张得直搓手:“不知道呢,还没问。”

“手机不是有信号了吗,怎么还没问?”

“我想知道但又怕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意外,会不会……”

胡文佳急了:“哪那么多废话?给老婆打电话去,马上!”

一会儿工夫,王世田喜笑颜开地回来了:“母子平安,是个大胖小子!”

面对记者的采访,支队长丁永伟感慨万千:“什么是军嫂?军嫂就是那个含着泪也要为你笑的人。她们很苦,她们很累,她们很委屈,但为了丈夫的事业,再难也咬牙坚持。‘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亲人连遭伤病也不向组织伸手——

“补助应该给比我更困难的兄弟”

“祸不单行。”说起四级军士长董小利,支队官兵都会不约而同想到这个词。

今年4月初,刚刚执行完一项重大任务的董小利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得知4岁的女儿因误食药物引起中毒,被送进了医院ICU病房。

董小利瞬间蒙了。挂断电话,他悄悄躲在角落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想起女儿活泼可爱的样子,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离下一次重大任务只剩一周时间了,老家路途遥远,来回一趟仅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得3天。

回,还是不回?董小利万般纠结。思前想后,实在放心不下女儿,董小利鼓起勇气向领导提出请假5天。他心想,等从老家回来,还有两天可用于任务准备。

5天过去,董小利准时归队。战友们嘘寒问暖,关心孩子的病情,董小利总是回答“病情平稳,没什么大事”。

官兵没想到,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事实上,因为药物中毒太深,董小利的女儿在ICU病房住了将近半个月才脱离危险。回去的两天两夜,他只能隔着玻璃远远地看着女儿躺在病床上。

雪上加霜的是,董小利从老家回到部队刚一个小时,家里人打来电话,在建筑工地打工的父亲不慎从脚手架上跌落,一只眼球破裂,伤情严重。

领导得知情况,劝董小利立即回家,将父亲送往大医院救治。

就在董小利的父亲和女儿住院期间,支队下发通知,为家庭困难官兵发放一定数额的救济补助。

全艇官兵第一个想到了董小利。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婉言谢绝:“家庭困难的战友还有不少,补助应该给比我更困难的兄弟。”

支队领导告诉记者,利益面前首先想到战友,董小利不是第一个,更不是唯一的一个。在潜艇部队,没有出过海,不算真正的潜艇兵。潜艇工作的特殊性,将官兵联系成一个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支队官兵总结的“一条艇、一条枪、一条命”,是对这种感情的最好概括,也是部队多次圆满完成重大任务的坚实基础。

采访结束,驱车离营。不远处的海面上,海鸥飞翔,碧波荡漾。记者知道,那片深蓝之下,澎湃着潜艇兵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人的深情、对大海的眷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