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76集团军某旅优秀士兵保送入学状况的调查——

一名“保送生”的奋斗史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钰凯 李柏林 张石水 相双喜责任编辑:丁杨2019-07-12 11:42

“提干”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刘刊哭了。

站在退伍老兵代表的发言台上,当着全旅上千名官兵的面,他哭了。

眼泪带着不甘、委屈、舍不得,重重地砸在他手里的发言稿上。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在部队发言了。”发言逐渐接近尾声,那双有力的手竟有些颤抖。

假如保送成功,刘刊就不会做出这个痛苦的决定。对他而言,“提干”是一个长达5年的奋斗计划。

2013年,刘刊高中毕业参军入伍。临行前,他戴着大红花在父母面前立下誓言——在部队好好干,一定要改变命运。

来到部队,刘刊才明白,自己学历不占优势,如果训练成绩再不突出,梦想就脆弱得如同泡沫。

一开始,刘刊就很疯狂,如同《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最热的季节,也能看到他全副武装,身上、腿上绑满沙袋,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来回奔跑。即使脚底打了泡、肩膀磨出血、双腿酸得发抖,他依然坚持。

仅用了2年时间,刘刊就入了党,打破了师里攀登课目的训练纪录,荣立了个人三等功。作为优秀士兵保送入学的梦想在他脑海里倔强生长……

“只要再立1次三等功,就可以达到条件。”目标就在前方。没有犹豫,刘刊向连队递交了留队申请书。

2017年,他报名参加集团军特种侦察骨干比武,一举夺得两个侦察课目的冠军,再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但由于名额受限、竞争激烈,刘刊最终还是落选了。这次落选意味着年满25岁的他,几乎没有机会跨入军官的行列。

3个月后的退伍季,刘刊决定离开,无论“谁劝都不好使”。

走?就这么走了?

哭着走下发言台的刘刊,有点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那晚,旅参谋长雷仕国来了。在刘刊心里,平易近人的雷参谋长一直像个大哥一样。

“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很多,保送并不是唯一的出路。”雷参谋长劝他好好想一想,“就要选取士官了,留下来吧。”

那晚过后,不知是部队的温暖,还是领导的真诚,抑或是自己的不甘……总之,退役名单上少了一个人。

年底,陆军“精武-2018”比武展开,担任参赛班小组长的中士刘刊走上了比武赛场,与来自全陆军的243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最终,刘刊所在组取得全军第13名的好成绩。

命运似乎又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刘刊被旅里评为“军事训练标兵”,又被评为感动旅队“十大人物”,接着又荣立了个人二等功。

灯光汇聚,觉醒仿佛就在一瞬间。对刘刊来说,成功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初还是不够成熟,面对挫折,甚至有点软弱。”刘刊羞涩地说。

“提干”落选,何尝不是一次换羽新生?指挥保障连上士张康回忆起自己当兵第5年时的场景——24岁的他距离优秀士兵保送入学还差1个三等功。为了“提干”,张康选择留下继续服役。

然而,一年时间转瞬即逝,张康并没能获得第2个三等功。“提干”的失利让张康难以接受,可当他看到身边的一些士官不断在部队建功立业时,他明白,“提干”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其实,当张康踏入军营的那一刻,命运就在发生改变。此时此刻,他需要做的,就是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