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训场透视“医疗航母”的转型航迹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赵文亮 郭晶 罗国金 段江山 责任编辑:李晶 2020-01-13 08:51:38

从演训场透视“医疗航母”的转型航迹

■赵文亮 郭晶 罗国金 解放军报记者 段江山

解放军总医院组织下属各医学中心野战医疗所,在某野战训练场开展卫勤轮训。

在某卫勤训练基地举行的训练考核中,该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野战医疗所手术组队员正在对“伤员”实施手术。

卫勤演练中,突遇“敌”袭,野战医疗所队员对伤员实施紧急转移。

从在营训练到走向战场,卫勤硬功如何锤炼

坐在野战医疗车上,看着车窗外的戈壁和山峦快速向后移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野战医疗所副所长李健最大的感受就是“快”。

为了参加那场联合战役实兵演习,野战医疗所连夜机动千余里。这支由30多辆各型车辆组成的车队,在通往演习地域的简易公路上快速突进。

对讲机里突然传来一辆运输车发生故障的报告。这让李健担心起来:如果那台故障车迟到或掉队,将影响整个野战医疗所的展开。

几分钟后,维修班班长通报“故障已排除”。李健松了口气,所有人都因维修班的“快”而振奋。

那场演习,野战医疗所不仅提前抵达演习地域,还将“快”贯彻到演习各个环节——

友邻单位一台X线车发生故障已经多日,他们派出装备维修队前去支援,很快就排除了故障;他们搭乘直升机进至战斗最前沿,很快就完成危重伤员转运任务;面对5名疑似传染病“伤员”,收容处置组组长王涌带领队员很快就完成了诊断、隔离和初步救护,避免了传染病扩散……

一个个“很快”,展现了野战医疗所过硬的卫勤保障能力。这是解放军总医院持续狠抓基地化卫勤轮训取得的实效。

“卫勤保障的难点在于战场环境的复杂性、战事发展的突变性,以及战创伤的特殊性。这是在营训练难以模拟的。”该医院领导介绍说,过去的一年里,在开展“百项万人”岗位技能大练兵的基础上,他们组织各医学中心所属的数十支机动卫勤力量,先后进驻某野战训练场,开展实战化卫勤演练。

基地化卫勤轮训代替在营训练,成为新常态。从战场生存能力到战时保打赢能力,该医院的医护人员经历了全方位的实战化锤炼。无论是演训条件的艰苦程度,还是训考课目的实战化水平,都远超以往。

“风一起,满嘴沙;雨一下,满身泥。”这是第四医学中心野战医疗所所长董成对某野战训练场最初的印象。在那里,他带领野战医疗所的战友们,经历了两次基地化轮训、1次大规模卫勤考核,时间跨度长达7个多月。

期间,他们邀请陆军某旅8名组训骨干担任军事教官,讲授识图用图、警戒防卫等课目,并在实战化背景下,开展机动、展开、收治、撤收等全员全装全流程卫勤训练。

一次演练中,导调组突然向躺满“伤员”的帐篷内投掷多个烟幕弹,模拟受“敌”攻击、突发火灾等情况。整个帐篷内瞬间浓烟滚滚,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野战医疗所收容处置组组长赵明迅速组织医务人员转移“伤员”,并查明原因,快速排险。

“在基地化卫勤轮训期间,这样的险情接二连三,不断对野战医疗所的应急处置流程进行锤炼。”董成告诉记者,在一轮又一轮实战化卫勤演练中,他们从仅救治数名“伤员”练起,不断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最终,他们修订完善了100余份方案预案,卫勤保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全军卫勤训练考核中,第四医学中心野战医疗所不仅整体成绩突出,还提前完成19公里武装徒步行军和野外伤员搜救任务,刷新了年度考核纪录;第三医学中心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分级测评复测,创下137个考点考核均零失误、零扣分的空前纪录;去年一年,第五医学中心的“三防”力量完成了多项全国全军重大任务,机动距离累计上万公里……

“无论是参加实战化演训,还是执行重大保障任务,总医院作为一支战略卫勤支援保障力量,经受住了考验。”该医院卫勤部卫勤计划处处长郑部告诉记者,“基地化卫勤轮训为总医院数十支卫勤力量搭建了相互学习、磨合和比拼的平台,是面向战场打造卫勤劲旅的创新之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