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强军征程上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姓军为战锻造卫勤尖兵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乔帅 谭成 雷雨 责任编辑:李晶 2021-12-23 08:59:46

姓军为战锻造卫勤尖兵

——记奋进在强军征程上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乔 帅 谭 成 解放军报记者 雷 雨

时值寒冬,来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文化宣教中心,驻足医院成果荣誉墙前,新增添的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证书格外醒目。

翻开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史,苏鸿熙、汪良能、牟善初、陆裕朴……一连串耀眼的名字与新中国医学创业史紧密相连。以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团队为代表的新一代拔尖科技人才的涌现,则成为西京医院奋进强军征程的一个缩影。

擦亮思想品牌——

以真理力量凝聚人心

西京医院姓军为兵、姓军为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聚焦铸魂育人,把医院锻铸成一支保障打赢的战斗队。

天空,乌云密布,4架敌机突然从海上袭来。接到敌情通报,我英勇的飞行员迅速驾机升空,与敌机在空中展开激战。此战击落敌机3架,击伤1架。战斗结束,飞行员一看表盘,仅用时2分钟。当航空兵某旅副旅长陈远海站在台上激情讲述时,63年前的这一幕仍然让医护人员热血沸腾。

陈远海所在旅,曾在抗美援朝、国土防空等战场立下赫赫战功。接到西京医院作报告的邀请时,陈远海有些担心:医护人员主要负责医疗保障工作,高层次人才聚集,讲一线战斗故事他们爱听吗?

来到医院,陈远海感受到的是医护人员一心向战、一切为战的浓厚氛围。在他之前,医院已先后邀请“强军先锋飞行大队”“神威大队”“甘巴拉雷达站”等多支空军英模部队代表进院作报告,以“听英雄故事、做英雄传人”为主题的“蓝天卫士讲坛”已开办5期,期期座无虚席。

“雄鹰霹雳遨苍穹,听党召唤铸忠魂。壮洒热血战虏日,万里无云唯我尊。”听完陈远海的报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邱建华即兴赋诗一首。

邱建华记得,以往医院报告厅里,多是专业、学术讲座交流,而近几年,讲台上增添了不少一线部队官兵的面孔,“学术风”具有了浓浓的“战斗味”,更受青睐。

曾经有段时间,医院迈入转型建设关键期,多种思想相互碰撞激荡。该医院党委一班人就此各抒己见,展开激烈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转型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初心使命的归正关键是要让大家从内心里切实搞清楚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西京医院的前身是1939年抗战岁月里诞生于延安的中央医院。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保障打胜仗,是医院的建院宗旨。进入新时代,坚持战斗力标准,强化战斗队思想,对西京医院来说,就是要把在抗战烽火中孕育的战斗精神、战斗意志越燃越旺,用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凝聚人心,砥砺斗志。

紧紧扭住这一关键,在“百名军医回老区”医疗服务活动中,医院医疗队来到延安,为老区群众提供暖心诊疗服务,参观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和刘志丹烈士陵园。

窑洞、书本、石凳……在走出过22位共和国将军的“羊圈教室”——抗日红军大学一科教室旧址,医护人员们围坐在一起,回顾自己当初为何参军、为何从医,对照先辈奋斗史悟初心,对照职责使命找差距。

历史和现实、个人和集体、初心和使命等话题,在延安的窑洞里交汇碰撞。不同的讲述中,答案一点点清晰起来:西京医院因战而生,医护人员是前方部队的坚强后盾,也是战场的一分子。姓军为兵、姓军为战,是永恒的初心使命。

擦亮为军品牌——

牢固立起服务打仗指挥棒

生命脆弱,守护生命的人,必须坚强。

10月18日,空军某基地士官小李在执行一项救援任务时,因吸入大量沼气导致心搏骤停,紧急救治后被转运至驻地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10月24日凌晨,小李病情突然加重,意识丧失。西京医院闻讯立即组织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等科室专家,紧急进行多学科远程会诊。专家们察病情、定方案,尝试,再尝试,与死神展开赛跑。小李的病情逐渐稳定,但仍处于昏迷状态。战士的生命高于一切!紧急磋商后,小李被转运至西京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张西京带领团队紧急施救,神经内科实施全时视频脑电监测评估病情,多项救治措施同时展开。

终于,生命的征候一点点出现。入院第四天,当医护人员轻轻呼唤他的名字时,小李闭着眼睛,张开嘴回应了一声“到”。入院第六天,小李已经完全清醒,所有人长舒一口气。

关键时刻过得硬,源于平时练得精。在这场生命接力中,张西京感受最深的是,只有让治疗紧盯战场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不辱使命。

张西京告诉记者,小李遇到的情况,他们曾在医院业务交流会上进行过专门讨论,并研究探索出紧急治疗预案。因此,这次应对起来才有章可循,救治措施及时有效。

医疗科研紧盯训练场、围绕战斗力,是西京医院转型发展中最突出的亮点。他们紧盯建设全域保障型卫勤“拳头”力量。抽选骨干组建卫勤分队,全方位锻造实战型救护尖兵;勇担“打仗型”医院试点建设重任,以任务为牵引紧前论证现代战场应急救援能力和信息化战备库房建设;参与直升机后送救治演练,拓展跨阶梯救治新模式;建立空中转运接续救治通道,成功救治多名军队危重伤病员。

科技强军,为战而研。今天的西京医院,以责无旁贷、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瞄准战场急救、装备研发等领域多向发力,成果迭出:新型军医背囊的问世,助力实现战场急救“白金十分钟”;便携式野战麻醉机投入使用,为战时特殊情况下手术提供稳定、安全的麻醉支持;全军首个智能化生理驱动型战创伤模拟人诞生,推进仿真战救训练体系向实战化、科学化、标准化转型。据介绍,今年全院立项在研的65个军事医学研究课题,全部来自卫勤保障一线。

擦亮人才品牌——

锻铸素质过硬医研方阵

“未来作战,很多都是无人战场,连官兵都在后方,军医的战位在哪里?”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叫路天祥,一位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博士生。

今年6月17日,在西京医院博士生招聘现场,路天祥了解了医院的发展历程,又参观了该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研究中心,让他深受触动:随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未来军医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当天的“高层次海内外博士见面会”上,70余名来自海内外知名院校的医学博士齐聚一堂。该医院领导从文化传承、学科特色、技术优势、科研平台等方面,详细介绍医院发展现状和人才配套政策。招聘现场气氛热烈,应聘者踊跃,14名博士现场签订就业协议。据介绍,在今年的人才招聘中,西京医院择优招录百名博士,人才引进数量、质量均创历年新高。

现代战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按照人才强军战略要求,西京医院逐步探索建立起新的选才、引才、识才、留才机制,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团队加速集结。

按因需设岗、以岗选人原则,医院推动实现“订单式”选才。超前启动年度人才招聘计划,遴选前沿交叉领域优秀毕业生。推进“名校+”博士方阵扩容计划,邀请预录取海内外名校博士,走进医院见学。

医院发挥30多个全国主委、副主委学科辐射作用,搭建起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4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为人才构筑宽广发展平台。

在系列人才举措叠加效应引领催化下,肝胆外科教授窦科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胃肠外科季刚、皮肤科坚哲分别当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长江学者,重症医学科专家张西京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骨科吴子祥获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技基金,骨科黄景辉、核医学科康飞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21年,全院有474名聘用人员晋升职称,27名聘用人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个高素质医研方阵锻铸成型。

擦亮业务品牌——

依靠创新实现内涵发展

行走、跑动、跳跃,这几个再普通不过的动作,曾是患者小孔想都不敢想的过往。

多年前,小孔意外被拖拉机碾伤,造成腿部开放性骨折,胫骨缺损达12厘米。多方求医,医生给出了两个选择:要么终身残疾,要么截肢后安装假肢。

热爱跑步、打篮球的小孔感觉自己的人生“看不见光了”。在痛苦挣扎中,有亲友提议:“到西京医院试试吧!”

“人和机器一样,无论啥部件,肯定是原装的好!”了解到小孔的情况,骨科专家裴国献提出一套不同的治疗方案:采集自身细胞培养形成组织工程骨复合物,再种植到体内骨缺损处实现修复。

养细胞、“种”骨头,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裴国献心里有底。从课题攻关、标准制订,到技术准备、设备研发……这件事,他已经琢磨沉淀了20多年。

小孔入院后,裴国献带领团队用“种”骨头的方法,为他“再生”了缺损的胫骨,这也是世界首例通过组织工程方法修复负重骨缺损病例。术后3个月,小孔可以扶着拐杖下地;6个月后,他扔掉了拐杖,可以负重行走;22个月后,他可以正常上下楼梯和搬移重物……

一段漫长的研究之旅,一次复杂的技术尝试,改变的是一个年轻病人的一生。类似的首次、首例,在西京医院历史上产生过20多项。

“一次奇迹,背后是上万次孜孜探索。”裴国献说,他最开始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觉得部队官兵在训练和未来战场上最容易伤到骨头,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战场救治可大大减少截肢。

事实确实如此。如今,应用这一技术进行个性化、精准化治疗,使患者保肢率由23%上升至91.1%,386所医院应用于临床治疗后,有10万余名患者受益。

裴国献的“种”骨头技术在西京医院以创新实现内涵发展中并非个例。面对职责使命,他们以前瞻思维助推学科聚合,构建形成了放眼未来、活力迸发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多个“技术首例”引人瞩目,各项核心指标稳中有升。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医疗运行,优化诊疗流程,加强药物管理,提升护理质量,全年门急诊接诊患者357.5万人次,住院收治12.1万人次。西京医院在内涵发展理念支撑下行稳致远。

学术氛围日益浓厚。搭建基础医学研究、军事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及生物样本库四大平台,全力扶持学科交叉和军事医学创新研究;举办临床医学研究与创新高峰论坛,30余场国家级、省级学术年会精彩纷呈。近两年,西京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助15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

在强军征程中书写美丽诗行——这是改革转型中西京医院这支“空天蓝”方阵,面向八一军旗发出的铮铮誓言。如今,这一誓言正在他们奋力托举、勇毅前行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