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爱党报国 建功强军伟业

青年典型走基层分享交流活动军队典型发言摘登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丁杨2019-05-15 08:40

在试验场上放飞青春梦想

■军事科学院某室副主任兼副研究员 杨党国

习主席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讲,走上试验场就是上战场,解决重大问题就是能打仗,完成科研试验任务就是打胜仗。

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在挑战与超越中实现。我们既然走进了为国铸剑的试验场,就要始终把支撑打赢作为紧迫课题,在排除干扰、潜心科研中争当冲锋陷阵的勇士。10多年来,我已将生命深深融入每一场试验,只要能为科研试验服务,不论试验大小、周期长短,我都尽心尽力去做。先后参与完成近40余项武器型号试验;负责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试验项目20余项课题研究,发表近50篇学术论文。

有一年,我们承担了某导弹研制试验任务,验证导弹设计、性能指标实现情况。试验中,我们使用的每一台设备都要进行校准,确保试验不出任何差错。在加工车间,我与设计人员、模型修配师傅通宵达旦、全力奋战,直到早上八点才把设备调试安装完毕。随后,我们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开始试验。这种极限运转的工作状态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也不觉得有多苦。我们赶上了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就要不畏艰难、创新超越,努力在世界军事技术角逐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科研事业是寂寞的战场、无形的较量,作为军人就要有敢打必胜的勇气。为了某个科研项目能成功立项,3年时间里我修改了186个版本、汇集了7个研究单位攻关。当接到立项通知的时候,我不禁潸然泪下。3年多的咬牙坚持,一千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我也曾有过动摇。但因为我是名军人,我走的每一步都在逐梦圆梦,都在为国奋斗,虽然苦、但尤甜,虽然累、我不悔!

近几年,许多科研单位和大学纷纷向我抛来橄榄枝,一些朋友也建议我转业回地方发展。面对种种诱惑,我没有动摇,我坚信,为国家使命、军队荣誉而奋斗,人的一辈子才有价值、生命才不虚度!

十年风雨路,惕厉踏征途。如今,强国强军的使命在召唤,我们生当其时、恰风华正茂,在自主创新、逐梦空天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将点燃属于奋斗者、搏击者的激情岁月!

锻造制胜海空的利剑尖兵

■海军沈阳舰某部门三级军士长 舒 令

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号召广大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我理解,作为一名舰艇导弹兵,练就过硬本领,就是要把自己锻造成制胜海空的利剑尖兵,将空中之敌,拦截于国门之外。

练兵就要练绝活。宝剑锋从磨砺出,一次次淬火锤打,才能百炼成钢、力敌千钧;一遍遍血汗磨砺,才能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我所职掌的导弹武器自装备上舰,圆满完成了数十项重大演训任务,成功做到了导弹发射“首发命中、发发命中”。但最初几次执行发射任务时,都有技术专家随舰保障,我心想:“如果今夜战斗打响,没有他们,我们的导弹还能打得准、打得狠吗?”

必须勇敢地挑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一次任务前夕,我下定决心,主动提出立足自身发射导弹。有的同志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冒这个险?我想,这就像孩子一样,总有一天要离开母亲温暖的襁褓,一个人勇敢地去走。能否十年铸剑、人剑合一,该是向上级递交答卷的时候了。

任务准备期间,我压力倍增但仍信心满怀,在部门叫响了“精心准备、精确调试、精准射击、勇当先锋”的口号,连续多天与战友们奋战在战位上,调试每个参数,演练每个细节,想定每个特情,监测每个部件,平均每天工作都在十七八个小时以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演习时导弹应声出筒,3发3中,兑现了“发发命中”的承诺,还突破了防空反导的边界作战效能,开创了该系统自主保障的新局面。

舰艇部队百人同操一艘舰,同舟共济、生死相依,每一个岗位、每一名战友都承担着重要职责,体现的是整体合力。我感到,只有人人过硬、个个顶用,我们的装备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战能力。不论是平时操练,还是重大任务,我始终冲锋在前、示范在先,面对面讲解、手把手帮带。10年来,我带的战友中,先后有11人荣立三等功,8人成长为新型战舰的舰空导弹区队长。

今年4月2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华诞之际,海军将士光荣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海军的自信与风采。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了奋进的新时代;我们是自豪的,赶上了海军的大发展。我们坚信,党和人民需要,舰艇航迹必达。在逐梦海疆的壮阔航程中,我们必将是一支忠诚果敢、所向披靡的利剑尖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