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在红土地上的中国蓝盔

——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执行任务纪事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张晓昆 李华  钱晓虎 责任编辑:张诗梦 2019-09-26 08:35:51

南苏丹,一片红色的土地。在一位记者的描述中,就连路边绿色的灌木,也被飞扬的尘土染成了红色。

南苏丹,一个深受战乱困扰的年轻国家。不时爆发的冲突导致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乏,还带来了大量人道主义灾难。

近年来,一批批头戴蓝盔的中国军人来到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承诺,用过硬的素质、一流的作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中国蓝盔,成为这片红土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受战火洗礼——

“你们的作战能力值得称赞!”

“面对枪口我并不害怕。肩负神圣的维和使命,我们必须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去年1月4日,带队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第4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步兵三连排长杨永强接到哨位报告,14名武装人员闯入武器禁区追赶1名平民。杨永强立即带领14名官兵前出处理。不料,武装人员情绪激动并朝天鸣枪示威。交涉过程中,又有很多武装人员向他们聚集。不到1分钟,闯入武器禁区的武装人员增加了一倍,并将枪口对准维和官兵,冲突一触即发。

面对危险,杨永强指挥官兵有力应对。最终,在我维和官兵的强力震慑和劝说下,所有武装人员将枪收起离开武器禁区。

这次救援行动在联南苏团赢得广泛赞誉。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大卫·希勒表示,中国维和部队在平民保护点采取的强有力反应和及时干预措施值得称赞。

这并不是中国维和官兵第一次面对战火的考验。

2017年3月,南苏丹边境城镇耶伊爆发武装冲突,7名联合国民事人员居住的旅馆处于交火中心,步兵营受命前往营救。没想到,救援车队刚驶出临时行动基地就遇到多辆载有重机枪的皮卡车,四周多股班组规模的武装分子一边向交火中心地带运动,一边开枪射击。

中国维和官兵不惧危险,沉着应对,多次化解被武装分子拦截、包围等险情,最终成功将7名联合国民事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对于此次救援行动,联南苏团官员评价说:“中国维和部队采取的措施及时有力,你们的作战能力值得称赞!”

打造精品工程——

“你们总是标准最高速度最快!”

距南苏丹科瓦乔克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直升机起降坪,因为地势较低,一到雨季就变成一片沼泽,杂草丛生,道路和机坪都没法使用。

2018年5月,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派出分遣队部署到科瓦乔克分点后,很快接到了维修道路和机坪的指令。

经过连续奋战,工程接近完工。但官兵发现,联合国提供的取土点土质不达标,导致车辆碾压过后的路面极易扬起漫天灰尘。只是由于施工期间正值雨季,雨水掩盖了沙尘,让工程看起来相当完美。尽管工程顺利通过了验收,但发现问题的总工程师陈小林还是坚决要求返工。

“既然干就干出个样板工程,决不能为中国工兵留下任何污点。”陈小林说,每一项工程都代表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中国工兵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经过返工,一条宽阔平坦坚实的道路出现在人们眼前,直升机起降坪也焕然一新,这项工程被誉为“2018年联南苏团最佳工程”。西战区司令达哈尔准将称赞说:“你们总是标准最高速度最快!”

“中国标准”不仅受到联南苏团的肯定,也让当地民众称赞不已。

瓦乌市有一条连接市区及周边多个村庄的干道,长约6公里。由于长时间的车辆碾压和雨水冲刷,路面早已坑洼不平,严重影响当地民众的出行。了解情况后,工兵分队主动向联南苏团提出要修缮这条道路。

“简单的修修补补解决不了长远问题。”分队不仅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了修整和硬化,还在道路两侧开挖了深1米、宽80厘米的排水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雨水积存,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当地群众亲切地把它称为“中南友谊路”。

坚持“中国标准”,中国维和官兵在任务区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赢得广泛称赞。

架设友谊之桥——

“你们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

在圆满完成维和任务的同时,中国维和官兵在南苏丹这片红土地上一路播撒友谊,与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善良的化身,和平的使者”,这是瓦乌圣玛丽护士学院格蕾丝修女对中国维和官兵的真诚赞扬。

执行任务期间,医疗分队队员一次性救治过18名因战乱而受重伤的平民,通过手术让眼睛受伤的当地居民圣吉奥保住了视力,还帮助难民营孕妇接生。此外,各批分队还接力安排各专业骨干精心备课,以集中讲解、操作演示等方式,在医疗急救、护理技术、设备使用等方面,对圣玛丽护士学院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离中国维和营区约5公里处,有一个维和部队的公用取水点。那里常常挤满了孩子。官兵们在闲暇之时教孩子们学汉语、武术,有时还会给他们赠送文体用品。当地居民彼得·昆亲切地说:“我们虽然不知道你们每个人的名字,但是我们认识中国国旗,认识中国军人的衣服,你们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

一次,中国维和工兵在执行任务途中,突然被一群当地居民拦住。经了解得知,一名叫拉姆的小伙子在一周前左肘关节脱位,由于没钱进行治疗,出现关节肿胀、组织液渗出等并发症。无奈之下,只能向中国维和部队求救。

“我每天都和家人在这里等待中国军人,我知道你们肯定会帮我。”拉姆告诉翻译,中国军队是他唯一的希望。

经过40分钟的治疗,军医马刚成功将其骨关节复位,并留下一些药品。拉姆的家人朝中国官兵竖起大拇指,连连表示感谢。

迄今为止,我赴南苏丹维和官兵有数千人次获得联南苏团总司令“特别嘉奖”、联南苏团“特别贡献奖”,以及当地政府颁发的“中非友谊奖”“友谊贡献奖”。

去年4月,瓦乌市邓博斯克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毕业典礼,特地邀请中国维和官兵代表参加,并安排在主席台中间位置,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院长多米尼克说:“中国是南苏丹最真诚的朋友,中国维和部队是一支友善的军队,他们为南苏丹提供的帮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