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儿子杜富国重新站起来的身影,坚强的杜俊充满希望。黄 巧摄

在儿子负伤的雷场,杜俊坐了很久。他知道,脚下这片土地重获安宁和幸福,就是儿子和他的战友们最大的骄傲!黄 巧摄
10月11日下午,儿媳王静哭着打来的电话,在杜俊心里响起了一声炸雷:儿子富国出事了!
杜俊的大儿子杜富国是名工兵,正在云南边境扫雷。这说儿子出事了,看来凶多吉少。
老伴身体不好,杜俊没敢告诉她。他急忙包了一辆车,拉上儿媳和女儿,连夜从贵州遵义湄潭县兴隆镇赶往云南开远。王静嫁给杜富国才1年,虽然对丈夫从事职业的高风险也有所了解,但还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击垮了,一路上不停地小声啜泣。杜俊不停地安慰她,其实自己的心头也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
时间倒退回2015年7月。杜富国兴奋地打来电话,向杜俊报告:“爸,我参加中越边境扫雷队了!”听着儿子的话,杜俊心里一阵忐忑。他年轻的时候也想当兵,可没能如愿。为儿子取名“富国”、动员儿子参军,就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为国家多作贡献。而如今儿子要上雷场,这不能不让他纠结。
“你执行的任务荣耀但危险,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大意……”那天,杜俊一改往日的雷厉风行,婆婆妈妈地嘱咐了儿子很久。
关于云南边境的雷场,杜俊抓紧时间给自己补了一课。原来,昔日战场激烈交战的山脊、沟壑和林地里,战争遗留下来的地雷、炮弹、手榴弹等武器无处不在。近40年来,虽然边境上再无战事,一派和平,但难以计数的爆炸物静静潜伏在草木之间、红土之下,随时会给不慎进入禁区的生命以死亡的威胁。杜俊明白,儿子现在干的事,是在“刀尖上跳舞”。但他更知道,中国军人面对危险,从来不会退缩,更何况儿子富国骨子里从来就有一股倔劲呢。
说不害怕是假的,说没有想过无数种坏的可能也是假的。10月12日凌晨4点,云南开远的医院门口一片清冷,仲秋的风吹得人瑟瑟发抖,但心里堆满焦急的杜家三人,似乎谁也没有感觉到。
两个小时后,载着杜富国的急救车呼啸而来。看到担架上的儿子浑身血痕、面目全非、生死不明,杜俊感到天都要塌了。女儿和儿媳更是哭着扑了过去。杜俊强忍悲痛,拖着一双发软的腿脚,把她们拉了回来。
“首长,请告诉我孩子的真实情况吧,我能挺得住。”这是杜俊对扫雷大队领导说的第一句话。没等到回音,他又说:“我也是一名党员。有战斗就会有流血牺牲,我们能理解。”本就悲痛不已的部队领导听到这些话,不禁潸然泪下。